呼吁“人贩子一律死刑”暴露民众焦虑-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呼吁“人贩子一律死刑”暴露民众焦虑

呼吁“人贩子一律死刑”暴露民众焦虑

2015-06-19


拐卖儿童问题,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赵薇演的《亲爱的》与刘德华演的《失孤》,都让观众在影院潸然泪下,而同一题材的撞车,反映的正是中国社会普遍性的焦虑与恐惧的严重程度。随着善于使用网络的80后成为父母,这种焦虑与恐惧在网上传播得越来越多。朋友圈中一直有各种各样的关于拐骗孩子的新闻、视频,甚至一望即知的谣言。

近日,这种焦虑爆发出来,一张呼吁“人贩子一律死刑”的图片在朋友圈刷屏。据说,这张图片是在前天晚上首次发到朋友圈的,一个呼吁、一张图片,能够在一天不到的时间内刷屏,即使在这个微信朋友圈普及的情况下,也称得上是罕见的。热烈呼应、转发背后的父母焦虑、恐惧可想而知。

这个呼吁是符合老百姓朴素的情感的。它所蕴含的情绪不难理解,甚至,也未见得是多么的不理性。

(以拐卖儿童为题材的电影《亲爱的》)

法条高高在上,一般人很难去熟悉,即使那些犯下罪行的人,在犯罪之前,也不会去仔细研究。简单明了、口口相传的刑罚,从传播规律的角度来看,起码在法律的普及上,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进而也必然会达到更好地阻止拐卖儿童犯罪的效果。比如“杀人偿命”这四个字,流传千年,作为一种耳熟能详、人人都知道的报应规则,深入到每一个人心中。除了激情犯罪,人在有理性的时候,选择这种方式的行为门槛就会很高。拐卖小孩,显然不是一个激情行为,而是一个有理性有预谋的牟利行为,如果“拐卖小孩必死”,也成为一种简单明了、口口相传的规则,到底能不能更好地阻止犯罪,还真未必没有这种可能。

不过,反方的理由也很充分,作为对朋友圈刷屏出现的呼吁的回应,到现在为止,说得已经非常多了。最重要的理由是,如果拐1人与拐10个人同罪,不对孩子使用暴力与对孩子使用暴力同罪,善待孩子与虐待孩子同罪,都是死刑,那么,必然促使人贩子铤而走险,犯下更多的罪行,甚至,在罪行败露时,想到反正一死,杀人灭口。这显然不是任何一个人想看到的局面。

在论据不那么充分的情况下简单地总结一下:拐卖儿童必死,或许能够更好地阻止人去进行这种牟利,但是,正如贩毒死刑,却仍然不能阻止贩毒一样,仍然会有人选择拐卖小孩,这个时候,拐卖小孩必死,却会使这种犯罪行为更加暴力化,更加恶性化。

更重要的是,罪与刑相适应原则,是刑法的大原则,涉及更为广泛、更为根基的社会利益,不能动摇。所以,相比之下,觉得人贩子一律死刑并不能完善地解决问题的人,比呼吁人贩子一律死刑的人,更理性一些,对事情思考得更细致、更全面一些。

但是,如果作为媒体,意见领袖,批评、甚至讽刺这种呼吁,虽然可以说是多层次舆论中的必然现象,有其必然性,甚至有其必要性,不过,这肯定不是最重要、最合适、甚至最正确的反应。这种看似客观、理性的态度,其实,更准确地说,理性程度还不足够。

如果媒体不能把民众的呼吁转化为更高层次的、更有意义、更具操作性的公共议题,那么,媒体的作用是什么呢?意见领袖的作用又是什么呢?反过来说,如果他们没有做到这一点,又有什么资格去指责民众不理性呢?

顺着这个思路下去,不难发现,看似不理性、不懂法的呼吁背后,有太多的理性的公共政策、法治问题需要解决。

首当其冲的是拐卖儿童的破案率问题。2006年9月《南都周刊》的一次报道提及到一份名单,在总共518名来自云南、贵州和广东的历年失踪儿童当中,经记者打电话一一核实,只有31名孩子已被找回。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只有10%-20%的破案率。另外,根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拐卖妇女儿童案件立案数超过18000件,但是被侦破的案件不足4000起,破案率不足22%。

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讲的就是,不是严峻的刑罚阻止了犯罪,而是不能逃脱法网,使罪犯心生畏惧。同时,案子破了,找回孩子,也使失去孩子的人间惨剧得到纠正。可以说,破案率低下不仅是人贩子心存侥幸,甚至有恃无恐的根源,更是家长恐惧的真正根源。

那么,顺着这个逻辑,不难发现,应对此次呼吁,公安部门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比如,把更多的经费、行政能力向这个领域倾斜。拐卖儿童犯罪的一个特点就是横跨中国多个省份,而“跨地区救出一个孩子通常得三五万,而一个派出所每年的办公经费只有七八十万”。

比如,一个公开的数据库,更透明的数据,因为有了更透明的信息,才有可能充分利用中国政府极强的动员能力。想象一下,遍及中国任何一个边远地区的邮局,每天张贴出失踪儿童相片,想象一下每天朋友圈第一条公益广告是失踪儿童,毫无疑问,这些办法有助于找回孩子。我想,中国的老百姓是愿意看到这些办法的实施的,那么政府做好这个准备没有呢?关于悲剧的那些鲜活的相片被呈现出来,无疑又是一种巨大的负能量,那么,这又要求从观念上厘清负能量、正能量的关系。

再比如,一个帮助孩子失踪的家长寻找孩子的救助系统,甚至,仅仅是允许他们可以抱团相互帮助,从法律上赋予民间打拐组织以合法身份,让他们可以得到社会慈善资金的支持,有更多的活动空间。那么,这又要求在观念上更新对民间组织的态度。

文章到最后,说点不算题外话的题外话。孩子被拐,是所有父母的恐惧。究其根源,在于社会公共服务数量与质量的低下,不能很好地响应父母的安全需求。但与此同时,不能回避的是,这个系统,不但没有响应农民工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的需求,甚至还驱赶他们的孩子。所以,每一种底层苦难背后,都对应着一种中产的焦虑。某种程度上说,中产父母不能奢望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时候,自己的孩子能免于被拐的恐惧。毕竟,在同一片土地上,独善其身只能是一种臆想。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与“呼吁“人贩子一律死刑”暴露民众焦虑”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 切勿“以牙还牙”吼回去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怎么办?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们将来会感谢你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孩子
看过“呼吁“人贩子一律死刑”暴露民众焦虑”还看
知名乳企奶粉配方多达200个 创新不够
网传奶粉添加香兰素会让宝宝上瘾
最严新政将实施 500多品牌瓜分千亿市场
美规定6月起婴儿奶粉硒含量最低2.0毫克
专家解读; 新生儿筛查新增3种免费项目啦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西安9岁小学生被疑偷老师50元钱遭老师殴打
    四川一幼儿园被校外人员占领 几十个娃娃无法入学
    登封市徐庄镇屈沟小学开展"文明单位帮扶赠书"活动
    海南10名初中生酒后驾驶摩托车 4名从31米坝顶坠亡
    4年时间四川省取缔不合格民办幼儿园多达400多所
    邯郸5岁女童在幼儿园被一男家长打致白眼球破裂
    北京持续五级重污染 今起三天部分学校停课应对雾霾
    沈阳一小学生因公交车上让座晚一步遭等座老人骂一路
    女童玩闪光早教机一周后喊眼睛疼医生称炫光损伤角膜
    强行带气球上船遇阻 蛮横家长动粗成孩子的黑榜样
    安徽合肥10岁男童失联8小时带伤回家称被灌迷药遭绑架
    郑州小学生提问副市长刘东:为什么天气这么不好
    江苏一女童丝巾绞进车轮险丧命 冬季保暖需注意
    "红色预警"启动首日北京中小学停课不停学
    9岁男童在全封闭寄宿培训机构被烫伤遭机构隐瞒
    盘点80后90后们小时候常写的作文必杀句
    3岁双胞胎弟弟没了右手哥哥每天睡在他的左边
    调查显示超8成家长选择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
    儿童读物内容惊悚到底该不该给孩子看
    陕西一大巴上孩子高烧39.8度 司机乘务员帮忙凑钱送医
    济南4岁女童手腕淤青称老师所为 幼儿园称监控损坏
    调查显示:近六成家长没有给孩子报早教班
    长安区中小学举行"语文主题学习"阶段总结推进会
    走后门帮小孩买学位 大亚湾7名家长被骗6万元
    马鞍山特殊教育学校为孩子"造"一个社会让他们去体验
    长沙一幼儿园4岁男童冬天被罚站引热议
    二胎妈妈聊生活:看着女儿抱弟弟就是最大的幸福
    父母因抚养费起纠纷 雪夜街头抛弃8岁女童
    调查显示7成家长不赞成雾霾天停课 因孩子没人看
    广马上一女跑友和6岁儿子走失 称娃跑太快我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