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要不要送礼物给老师?家长心里不踏实-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教师节要不要送礼物给老师?家长心里不踏实

教师节要不要送礼物给老师?家长心里不踏实

2013-10-09

教师节要不要给老师送礼物呢?教育部日前发通知要求节俭过教师节,但是家长觉得不送礼又会觉得不踏实,学校则提倡“尊师重道比送礼物更重要”。

黄女士做了十几年的中学老师,现在是某中学教导主任,她说过教师节最打动她的礼物就是学生的短信而不是购物卡、现金。

黄老师:很朴素的语言,哪怕就是一句,老师我想死你了,都特别特别满足。

黄女士介绍,收到教育部节俭过教师节的通知,他们学校已经开始向学生和家长发出倡议。与往年相比,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不提倡学生给老师送礼物,即便要送,也提倡“心”意。

黄老师:发出倡议,和学生举行教师节活动的时候要求针对学生给一些指导性的,比如问好、祝福,自己做张贺卡。从老师角度,并同时要求教师不要收受礼物,从师德角度要求教师,同时签承诺书。

和学校不提倡学生送教师节礼物的要求相比,相当一部分家长心里还是不踏实,觉得别人送了如果自己不送会失礼,甚至有一些家长互相攀比,送购物卡,现金。

家长:小学送两百,初中5百,今年我打算送一千,我只怕,老师记住不你送的,记得住谁没送的,是这样的。

对于家长们的疑虑和担心,教育专家提醒家长,教师节的初衷是希望全社会都来“尊师重道”,教育孩子尊重老师比送礼物更有意义。在教育一线的黄女士强调,家长给老师送礼初衷可以理解,但往往效果适得其反。

黄老师:这个家长送来购物卡,那个家长送来现金或者其他方式,其实很多时候没有必要,包括家长之间攀比,互相问你送了没有。其实从大多数老师来讲,你送不送,老师都会好好教育孩子。很多时候,恰恰是给老师送了这样的购物卡,老师反而无法教育他的孩子。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与“教师节要不要送礼物给老师?家长心里不踏实”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 切勿“以牙还牙”吼回去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怎么办?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们将来会感谢你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孩子
看过“教师节要不要送礼物给老师?家长心里不踏实”还看
纽澈奶粉沉淀是蛋白颗粒?商家:因不含速溶剂
北邮幼儿园建园六十周年举办庆六一活动
山东一幼儿园孩子表演入洞房?男孩压女孩身上
山东:幼儿园孩子表演洞房花烛 女童被扑倒压身
黑龙江已成为全国最大奶粉生产基地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幸福小天使”伦敦奥运绘 正式启动
    4龄童幼儿园用餐被烫九级伤残 幼儿园将负全部责任
    幼儿园高收费何时解决?物价局也没底
    幼儿园禁设兴趣班:沈阳某幼儿园不报兴趣班上课得扭头
    班主任剪烂多名学生校服 自称“保护学生”
    孔融让梨我不让,是对是错?
    肯德基鸡肉致瘫痪 澳大利亚女孩获赔830万美元
    幼儿园里孩子无心碰到老师 却被掌嘴
    躺着or趴着?婴儿怎么睡脑部发育最好?
    公交车让座显“规范”由抱小孩变抱婴儿
    幼儿园内飞来横祸:小孩搬椅子拍照不慎跌倒引官司
    外媒称雀巢等公司多种食品被检测出致癌物超标
    2012蓝天城携手奔驰“安全童行”基地
    猪头肉申遗 媒体高呼是蓄意炒作
    2岁前的孩子玩iPad会引发交流障碍
    高考在即学生除了挂吊瓶还吃聪明药
    保护女儿换肾钱 坚强妈妈感动所有人
    香港幼儿园4岁童被绑架 疑涉家庭纠纷
    五一过后幼儿园现涨价风潮:沈城幼儿园最高涨价四五百
    网曝伊可新维A超标
    吃饭时间说话就要打嘴 该幼儿园老师已被辞退
    幼儿园校车严重超载超过原定核数2倍
    自习座收费:高考吊瓶班之后再现收费自习座
    教育部发布关于幼儿园乱收费管理办法
    “护学岗”将在江苏省中小学内全面开始设立
    幼儿园孩子性早熟 专家建议幼儿园应远离补品
    怀孕妈妈奋不顾身救女 母子三人身亡
    南昌某幼儿园2名孩子患手足口 病情已经控制
    孩子独自在家隐患大 浙江一幼儿意外坠楼身亡
    隔代教育分歧多 专家建议分工合作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