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件事,幼小衔接时千万要慎重-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有几件事,幼小衔接时千万要慎重

有几件事,幼小衔接时千万要慎重

2020-08-21

你知道幼儿园的孩子,根本不应该握笔写字吗?你知道孩子在游戏里,比在课堂上学得更快吗?从幼儿园迈入小学,很多家长都会让孩子学习幼小衔接课程,花了那么多金钱和精力,是不是连这些教育常识还不了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幼小衔接?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今天,查字典网小编要和大家仔细聊聊

幼小衔接教育有必要性吗?从什么时候开始?

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必须要科学要理性。孩子对年龄成长和环境变化无法很自知,但家长却看得清楚。很多家长对孩子上小学又向往又焦虑,向往的是孩子长大了,能够进入他人生的下一个小阶段;焦虑则是担心孩子上学是否能适应环境,成绩是否出色,和同学老师可不可以愉快相处。家长既希望孩子可以快乐成长,同时也可以成绩优异。真正的幼小衔接教育是家长与孩子共同的努力。

我们认为衔接教育没有确切的开始时间,所有习惯养成性格塑造都不是一蹴而就,0-6岁的教育其实一直都是在为小学做准备。 幼小衔接的主要教育内容是什么?

我们从大量调查中看到,孩子在学前主要需准备的三个方面是读写能力、数教育和社会适应性。

读写能力:幼儿园是不教汉语拼音的,而小学就要面临汉字学习,这对孩子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数学能力:孩子在幼儿园期间能掌握最简单的加减,有的父母自己甚至也能教会孩子一百以内的加减算术。但是当数学和生活相连接时,很多孩子就反应不过来了。

社会适应性:这点是最重要的。虽然大多数家庭给孩子提供了优越的养育条件,但却忽视了给他社会性教育。很多孩子上学后心理会有很大起伏,甚至厌恶学校,原因不仅是因为成绩,而是他们的社交能力不足,发生了矛盾和困难不会解决,这些事情都会严重影响孩子上学的状态,甚至今后的人生。关于学前孩子的社交商培养,请点这里孩子不会与人相处?因为你还不懂社交商 怎样进行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什么方式孩子最能接受?

幼小衔接教育的核心是孩子兴趣、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而不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0-6岁孩子的兴趣不是学习,而是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大量的衔接教育是在教授知识,却牺牲了孩子的游戏时间,这有违于孩子的天性和科学教育方法。所以我们提倡知识的学习在小学之后,幼儿园时期做能力的准备。

通过多年教学观察,我们发现有四个能力在幼小衔接阶段很重要:观察能力、空间感知能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书写习惯。这些能力强的孩子在小学阶段的适应性往往会比较好。

家长培养孩子这些能力,说教没有用,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孩子的接受度高,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教育过程。给孩子一幅画,让他按指令找到图中的某个特征、某个方位的物品,这是观察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孩子画迷宫、搭积木训练的是手眼协调能力;书写习惯可以从阅读开始培养,把书放在桌上,让孩子坐在桌旁看书,保持一拳一尺的姿势。

警惕幼小衔接中的常见误区

家长们在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幼小衔接的时候,有时候不免会步入幼小衔接的误区。她提醒家长要注意警惕以下几种误区:

误区一:幼小衔接=突击教育

许多父母认为,幼小衔接是升入大班后才能做的事儿,当孩子到了大班下学期时,便着手进行这项工作,所以出现了大班下学期加班加码现象,使此学期成了集训期超负荷期,导致孩子消化不良。父母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将决定孩子入学后在很多方面的表现。不正确引导和强化训练会导致孩子对小学生活的恐惧心理。虽然幼小衔接主要集中在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但是很多准备工作却始终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如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能力的提升等。可以说,整个学前期都应是为孩子入学打基础的时期。

所以明智的做法是:真正做好幼小衔接,绝不能等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需要从幼儿入园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父母应使孩子的入学准备工作始于入园时,应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加以培养,并贯穿整个幼儿园阶段,到大班时再进行适当的强化。

误区二:幼小衔接=多学知识、小学提前化

可能在一些家长眼中,幼小衔接这个词就代表着知识的承接和过渡。有些父母为孩子买来小学一年级各门学科的教材,在家教孩子学习语文、数学课程,并给孩子布置作业,要求孩子按时完成。过分重视片面知识的灌输和局部技能的训练,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孩子的成长是受生理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人为任意提前训练,会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以致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提前使用小学的教材,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儿童刚入学时,确实感到轻松,自以为老师教的知识自己都学过了,已经会了,就不认真听课,从而养成不专心的不良习惯。

所以明智的做法是: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会为孩子上小学做一些知识方面的准备。但是,知识的准备并不是幼小衔接的重点或者全部。事实上,幼小衔接工作的重心应是激发孩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兴趣选择加以培养,保持孩子对知识探索的热情,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误区三:幼小衔接=多上培训班

幼小衔接班,上还是不上?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很多孩子家长。究竟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还真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平时的用心以及孩子本身的特点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绝不能把幼小衔接狭义地理解成就得多上几个幼小衔接班。

明智的做法应该是:适当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孩子的顺利衔接。不过需要把握好度,避免走入两个极端:一是过度学习,提前让孩子学习太多小学阶段的知识;二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该学,否则会毒害了自己的孩子。其实,家长的关注点不要放在是否应该学的问题上,而是应该放在何时学、怎么学等更为关键的问题上。幼儿阶段的孩子,应多以游戏互动的方式,通过玩来掌握应学到的知识,比如认字、数数等,而不应该让孩子机械地、被动地学习。其实,幼儿阶段孩子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学习更重要,幼小衔接中,家长千万别错了方向。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与“有几件事,幼小衔接时千万要慎重”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 切勿“以牙还牙”吼回去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怎么办?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们将来会感谢你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孩子
看过“有几件事,幼小衔接时千万要慎重”还看
幼儿园老师被曝虐童 官方回应:老师动作欠规范
重点督导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
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绳”系紧了吗?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印发
严把中小学幼儿园食堂食品经营许可准入关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准妈妈预习书籍推荐:《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固体蛋白饮料冒充奶粉 小宝宝变“大头娃娃”
    教育系统疫情数据 还有1例确诊病例
    全职妈妈生涯结束,未来工作方向如何选择
    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从观察大自然开始
    小宝宝第一次如何认识到自己是男还是女
    宿迁一名小学老师带学生追星 教育部门已经处理
    和手机同时掉进水里了,哇先救的应该不是我
    夏天来啦,宝宝凉鞋选择有讲究
    父母怎样才能教育一个不操心的宝宝!
    制定中小学生脊柱健康实施规划
    全国各地已经复课 多省公布暑假时间
    怀孕不能使同一个房间闷吗?不要害怕,只要正确使用姿势,就有很多相同的房间!
    从小给孩子玩搭积木,但为什么娃还是连简单的几何题都做不来?
    父母吵架后,如何呵护孩子的内心世界
    霍启刚带儿女给郭晶晶买花 堪称“模范爸爸”
    小宝宝入睡难?高手妈妈哄睡只需四步
    疫情期间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契机
    夏天来了:顽固的湿疹,就是宝妈心里“打不死的小强”
    孩子最近不知道怎么学粗话,也不知道怎么改?
    宝宝走路O型妈妈想绑腿,请先了解腿型发育和变化
    幼儿教育:如何引导孩子的“争”和“让”
    孩子专用课桌椅不能用餐桌椅等代替餐桌
    成了妈妈后,我的脾气变差了?
    开学在即,如何重塑孩子的学习习惯
    浙江少儿频道幼升小养习夏令营,做好幼小衔接
    16个关于生命安全的教育清单,要反复学习
    学习围棋的最佳年龄,培养最强大脑
    Papi酱母亲节感慨 啥都不如当妈累
    入学改革优化教育资源 淡化“学区房”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