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 资讯 >父母焦虑可能影响孩子病情 别当着孩子“神秘”讨论病情
2020-08-21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尤其是患病的孩子,任何的疼痛或不适都让父母担忧和揪心。然而,对于病中的孩子,父母的焦虑情绪不仅对孩子的病情无益,甚至会加重孩子的病情。专家提醒,病中的孩子情感更为纤细,父母要学会控制和处理自己的焦虑情绪,尤其是对患有儿童哮喘、抽动症、多动症、抑郁症以及肿瘤等慢性病或重大疾病的学龄前和学龄孩子而言,父母的焦虑情绪会加重孩子对疾病的担忧和恐惧。
案例一:只因女儿检查不顺利,妈妈要求做心理评估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钱兴国说,他上个月接诊的5岁小患者丽丽(化名)让他感触颇深。他说,丽丽最初是因为感冒住院,后又因为有点流鼻血,医生决定给她做个腔镜检查。可是,丽丽不合作,医生尝试了好几次,也没能让丽丽安静配合,最终检查也没有做成。丽丽的母亲于是就焦躁起来,先是责怪医生安抚孩子无方,认为整个检查过程已经给孩子留下了心理阴影,会给她带来心理问题,并影响她以后的生活。随后,她又带着丽丽到心理科做各种心理检查和气质评定。其实,在此之前,她就带着丽丽去做过包括儿童行为问题评定、感统训练在内的各种检查和治疗。
钱兴国:经过专业的心理评估和交流,丽丽根本没有任何心理上的问题,只是因为她属于难养型气质,适应环境比较慢而已。像丽丽妈妈这样盲目地带孩子做各种气质评定和心理检查,并非上策。如果检测机构不正规,就有可能存在过度矫治的问题。最后受害的还是孩子。
案例二:多动孩子频换医院求诊,仅因母亲疑药有副作用
今年读小学四年级的10岁男孩小浩(化名)患有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多动症,需要吃药物提高注意力和减少多动。可是,当小浩服用药物几天后,他的妈妈却对药物的副作用担心起来。因为服用治疗多动症的药物以后,孩子的胃口差了一些。小浩妈妈担心孩子因此营养不良,长不高,于是选择了中止治疗。换了一家医院求诊,结果,医生开的药物也是差不多,仍然含有影响食欲的药物,于是小浩妈妈又换了一家医院焦虑万分的她带着小浩辗转于广州各大医院治疗,不停地换医生、就是不肯让孩子服药。几经折腾,小浩的多动症不仅没有任何起色,反而加重了。上学期的期末考试都没能参加。
钱兴国:小浩妈妈也是典型的焦虑型母亲,对孩子的病情过分担心。这种焦虑不仅会表现在她带孩子四处求医的行动上,同样也会表现在她对孩子的态度上。这是很不利于多动症孩子的康复的。其实,国内治疗多动症的手段已经比较成熟,孩子如果坚持药物治疗,80%~90%的多动症核心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从而其社会功能的损害也能得到恢复。
影响:父母焦虑不利于孩子病情好转
病中的孩子情感更为纤细,父母要学会控制和处理自己的焦虑情绪。父母的钱兴国说,一般而言,患有慢性病以及肿瘤等重大疾病孩子的父母比一般患者的父母更容易焦虑。然而,父母越是焦虑,越是不利于孩子病情的好转。尤其是对患有儿童哮喘、抽动症、多动症、抑郁症以及肿瘤等慢性病或重大疾病的学龄前和学龄孩子来说,父母的焦虑情绪会加重孩子对疾病的焦虑、担忧,甚至是恐惧。婴儿反而还好一点,他们对父母的焦虑没有大孩子敏感,而大一点的孩子毕竟懂事了。钱兴国说,有的儿童心理疾病如儿童焦虑症、抑郁症都跟父母的情绪有很大关系;而像对立违抗障碍、品性障碍等疾病本身就受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还有一种儿童抽动症,比如挤眉、眨眼,家长越紧张,越经常提醒他们,他们的症状就越严重。
专家建议:别当着孩子神秘讨论病情
钱兴国提醒,家有患儿的家长,首先要对孩子的疾病有所认识,也要认识到很多疾病都会有发作期、缓解期等过程,不能盲目焦虑;
其次,一定要了解孩子所患疾病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比如孩子哮喘发作时,家长应该学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及时的急救;
第三,家长要有对医生最起码的信任,并学会跟医生做良好的沟通,不要因为沟通问题而产生焦虑,最终影响孩子的康复;
第四,别在孩子面前低声、神秘地讨论孩子病情,渲染紧张气氛,以免让孩子感染父母的焦虑;
第五,本身患有焦虑症的家长,或者因为孩子患病而诱发焦虑症的家长,应该先治好自己的焦虑症。
上一篇:妈妈们怎样对待孩子的添乱行为?
下一篇:孩子们害怕的这些事情父母做好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