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孩子的学习之过好一年级这道坎-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规划孩子的学习之过好一年级这道坎

规划孩子的学习之过好一年级这道坎

2020-08-20

教育界这样一条规律:

一年级的成绩,决定三年级的分数;三年级的分数,决定高考的水平。

一年级是道坎,二年级是个坡,三年级是座峰!

所以,抓好孩子一年级学习,是他未来能否走上巅峰的基础。

很少家长意识到一年级的重要性。因为一年级所学的知识最少,分量最轻,似乎不用怎么学,孩子就可以轻松考100分。

有教育专家说过:一年级高分是假象,其中有很大水分。

比如,考的多数都是记忆内容。题目都不难,孩子听课了就会做。语文没有阅读和作文,数学只是加减乘除,容易得分。

一年级怎么学才能真正打好基础,这才是我们要注意的。

柏拉图说过:人类在幼年时期,人格和个性最容易受到教育的影响,想要塑造成什么模样,就可以塑造成什么模样。

一年级孩子的典型特征

对小学充满好奇,但因为不习惯而难以适应;

注意力不集中,很难做到专心听讲,自觉学习;

喜欢被表扬,很信任老师;

十分依赖父母,较难独立完成作业;

正因为对大人的依赖性强,父母的教育与指导能直接帮助孩子形成行为习惯。

一年级狠抓孩子一个月,比六年级盯一整年更有效!

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要明白,一年级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个转型期。

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必须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意识,培养学习习惯,找到学习方法,获得学习动力。

➀ 端正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必须让孩子重视学习,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要取得怎样的成绩。

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他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喜欢上学习。多鼓励孩子,认可他,让他在学习中收获信心与成就感。

➁ 培养学习习惯: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以下习惯:专心听课,积极发言,不懂就问,爱护课本,认真作业,尊重老师,谦虚求学。孩子的一年级也是家长的一年级,给孩子养成好态度、好习惯,孩子一定受益匪浅。

查字典网小编很赞同这句话,刚进入校园的孩子还是一张白纸,不知道学习要怎么做,没有形成各种习惯,也不会自主学习。正因为一切为零,从零开始的教育才更加重要。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夯实基础时根本,从一年级开始给孩子打好了基础,后面的教育才能出效果。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与“规划孩子的学习之过好一年级这道坎”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 切勿“以牙还牙”吼回去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怎么办?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们将来会感谢你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孩子
看过“规划孩子的学习之过好一年级这道坎”还看
美媒:中国填鸭式教育赢了起跑线输了未来
幼儿园要求孩子用筷子吃饭 用不好只能饿肚子
幼儿园开学前还施工 教育部及时介入消除误解
开学前遗失通知书 好心司机联系失主帮寻回
陕西一幼儿园疑现食物中毒 25名幼儿仍住院观察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孩子为什么不能对别人宽容
    如何应对宝宝爱发脾气
    宝宝认生期如何度过?
    父母经常打宝宝 容易造成心灵创伤
    如何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和性格?
    孩子为什么会“没大没小”?让孩子有礼貌的3个方法
    切莫跟逆反期的孩子较劲
    孩子压力大 促使长白发?
    家长请善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儿童逆反期 多帮助孩子处理情绪
    如何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感?
    揭秘!孩子们最想听到的十种赞美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五个原则
    父母爱玩手机,孩子容易变焦躁
    六大战术对付熊孩子
    经常骂孩子笨蛋,孩子真的会变傻吗
    世界自闭症日:如何预防儿童自闭症
    做事心不在焉的孩子智商高
    孩子最喜欢和不喜欢的7类父母
    孩子性格内向胆小的原因有哪些
    伤害孩子自尊毁掉孩子自信的18种做法
    宝宝情绪变化多端 宝宝心理大剖析
    孩子的“拿来主义”要如何纠正
    优秀的孩子为什么大多很脆弱
    如何塑造宝宝的好性格
    提高宝宝情商的几个方法
    孩子怕动物是胆小吗
    低情商宝宝的三大表现
    孩子孤僻性格的养成,谁之过
    孩子的胆怯心理如何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