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说:孩子出现3种情况,就不要喂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儿科医生说:孩子出现3种情况,就不要喂了

儿科医生说:孩子出现3种情况,就不要喂了

2020-08-07

自从宝宝出生,身为母亲,查字典网小编就觉得身上压力倍增,向老辈人请教,买书学习,上网查资料,在没有一点照顾人的经验下开始了照顾孩子的生活,然而照顾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孩子不会表达,只能用哭来传递信息;其次,我和很多宝妈一样,育儿经验不足,在带娃路上,虽然没有走上歧路,却也身心疲惫。

刚开始带孩子,听从老人的经验,以为孩子一哭就是饿了,要喂奶,尤其是添加辅食之后,一哭就吃这一现象的次数更加频繁了。后来一位儿科医生说,这是不对的。

不仅是我,很多新手爸妈都会在喂宝宝吃饭的问题上困惑,总是主观的认为宝宝是饿了,赶紧给宝宝做吃的,殊不知,如果过度喂养,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会更大。

儿科医生说:孩子出现3种情况,就不要喂了,暗示已经饱了

1、宝宝吐奶或溢奶

不管宝宝是吐奶了,还是溢奶了,作为宝妈,都不要再喂了,因为宝宝已经饱了,要知道,孩子和大人都是胃容量有限,但是孩子的胃容量极小,吃饱之后就没有足够的空间再去装了,只好吐出来,如果还强迫喂,那么受伤的只能是孩子的脾胃,时间长了,孩子会积食、消化不良等,甚至可能生病,影响发育

2、宝宝的便便变了

当家长真的对宝宝做出了过度喂养这种事,便便也会发生变化的,正常来说,孩子可能一天会拉便便4-5次,颜色也是正常的,但是宝宝便便的次数变多了,颜色呈现深绿色,那么作为家长,真的要停手了,不能再喂了,孩子已经饱了。

3、宝宝经常无精打采

宝宝被过度喂养时,也是会拒绝被喂饭的,甚至变得昏昏欲睡,整个人没有精神,如果这样,家长就应该着手调整给孩子的食量了,以免等到孩子脾胃被彻底毁了再后悔,那时候就晚了。

宝妈在带娃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第一,饮食搭配

孩子和大人不同,肠胃消化能力太弱,像一些油腻、极寒、甜腻等食物不能吃,因此给孩子的饮食搭配要合理,符合荤素搭配、有营养、好消化、好吸收、温性原则,以免适得其反,给孩子的健康发育造成破坏。

第二,肠胃养护

家长再怎么小心谨慎的喂养,有些时候,孩子肠胃太差,还是会出现积食、消化不良、营养过剩等问题的,因此,养护肠胃也很有必要。

经常给孩子吃一些健脾粉(沙棘、鸡内金、山药、山楂、橘皮、麦芽、杨梅、金银花、莱菔子、高良姜)按照1:1的比例准备好食材,开温火慢慢的炒干食材,研磨成粉末,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喂养宝宝。

这样既能养护孩子的肠胃,让孩子吃饭香,脾胃好,不积食,还能促进营养吸收,让孩子健康发育。

另外,查字典网小编建议家长们在发现孩子身体状况不良的时候,多向医生求教,不要轻易相信网络和老辈人的经验,以免耽误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与“儿科医生说:孩子出现3种情况,就不要喂了”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 切勿“以牙还牙”吼回去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怎么办?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们将来会感谢你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孩子
看过“儿科医生说:孩子出现3种情况,就不要喂了”还看
新生入园,家长十三忌(转给家长)
最伤孩子胃的8种行为,大部分家长都在做
《开学第一课》重量级嘉宾为大家送来开学寄语
国家新增3项福利,生二胎也能“挣钱”
孩子的智力在3岁之前就确定了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三种早教游戏,在家就可以陪孩子做早教
    “你真棒”已成过去,这8句话才是夸奖孩子的精髓
    天才身上五种共通特质,你家孩子身上有吗
    孕期吃鱼好?但是这几种鱼最好别吃!
    宝宝便秘了怎么办?经常给宝宝吃几种辅食!
    二手烟危害大,为了孩子,戒烟吧!
    孩子身上的3种“毛病”,说明妈妈是带娃高手
    10岁孩子躲在床底下玩失踪,只是为了不上学
    育儿知识:科学的引导孩子好习惯的养成
    育儿查字典幼儿网查字典幼儿网分享:2岁宝宝叛逆期怎么办
    刘璇9月孕肚大秀"一字马",遭网友质疑
    孩子在幼儿园内手部突然出现水疱,真相未明
    解密婴语,带你了解宝宝哭声里的秘密:
    女人的最佳生育年龄不是24岁,而是这个不可思议的年纪
    教育部公告里“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引发家长热议
    出门“带不出手”的娃,大多出自这些家庭
    我家的宝宝为什么总爱吐舌头?
    虫子钻进孩子的耳朵里怎么办?机智的妈妈是这样做的
    玩具多和玩具少的孩子有哪些差异,入园后就看出来了
    “理想父母”林依伦,拥有什么样的教育智慧?
    老师穿着“清凉”上课被家长质疑,怒怼“我乐意”
    想要宝宝脾胃健康,一周岁以内的辅食里别添加这些食物
    白岩松育儿秘籍:不让孩子考第一
    育儿中常见的坑,你中过吗?
    一年中最适合怀孕的季节竟然是这个季节!
    孩子上幼儿园后有这4种表现,以后很可能是“学霸”
    孩子牙齿的窝沟封闭、涂氟、补牙、整牙那些事儿
    班级里“最没地位”的孩子,通常有三种特征
    幼儿园开学要全家福是有潜台词吗?其实家长想多了
    孩子多大就应该分房睡?这个年龄就要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