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学龄前儿童成长标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教育部公布学龄前儿童成长标准!

教育部公布学龄前儿童成长标准!

2013-10-09

昨天,教育部网站公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政府希望通过这部《指南》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

3岁学会不跟陌生人走

在拐带等公共事件广为关注的背景下,幼儿安全问题仍是关注重点,希望他们能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比如3~4岁的孩子要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4岁知道父母职业

在关心尊重他人章节,要求4-5岁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

5岁学会说出家庭住址

《指南》认为孩子需要有初步的归属感。5岁要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6岁学会接受不同意见

在社会篇的章节中,对孩子与社会交流的能力提出要求。6岁要学会倾听和接受别人不同的意见;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

在身心状况的标准中,《指南》对三个年龄阶段设定了不同的身高体重标准,比如3到4岁的男孩身高要达到94.9~111.7厘米,体重达到12.7~21.2公斤,女孩身高要达到94.1~111.3厘米,体重达到12.3~21.5公斤。

如何让孩子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在教育建议中指出,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多样化、均衡搭配的食物,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还要注意提醒幼儿养成正确的体态,每年为幼儿进行体检。

除了身体健康,情绪安定也非常重要,《指南》建议在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要斥责打骂,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等。

【解读】

不能把《指南》当评价“标尺”

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人指出,教师和家长在运用《指南》时要特别注意:

《指南》提供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和典型表现是家长和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参照,但不是评价和衡量幼儿发展快与慢、好与差的“标尺”。不能将《指南》作为分领域训练的“清单”,为追求“达标”而对幼儿进行强化训练。

《指南》中的各学习与发展目标不能简单地用作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提供丰富、适宜的玩教具和游戏材料。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与“教育部公布学龄前儿童成长标准!”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 切勿“以牙还牙”吼回去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怎么办?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们将来会感谢你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孩子
看过“教育部公布学龄前儿童成长标准!”还看
幼儿园为评省二级突击装修 教室甲醛等严重超标
四个小妙招让孩子变得优雅的
幼儿教育不宜小学化(纵横)
教育部:坚决取缔非法校车接送学生和幼儿
7岁女童幼儿园跑步时晕厥猝死 医院:非常罕见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这样给孩子补充微量元素,效果杠杠的
    家长们注意了,幼儿园衔接没做好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疾病
    补铁又补锌的小辅食,十月龄宝宝的妈妈看过来
    哺乳期妈妈们注意了,这几种食物要坚决说不!
    秋季如何给孩子护肤
    国家“催生”,不愿意生孩子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多
    宝宝出现秋季腹泻时,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
    新生宝宝屁屁上有青斑,真的是蒙古王子转世吗?
    为什么越不幸福的宝妈,越喜欢向外人炫耀幸福?
    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黏人?
    给孩子听音乐的家长要注意,“变味”音乐在毁娃
    给宝宝添加辅食,这两类千万别错过!
    想给宝宝吃鸡胸肉,试试这种做法吧!
    幼儿园里,这3种孩子最容易受欺负
    家长这2种错误的行为,是在消磨孩子的“天赋”
    这几种类型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更受老师们的欢迎
    几个宝宝一逗就笑的原因,值得宝妈一看
    怎么判断母乳的质量好坏?其实看宝宝的表现就知道了
    当宝宝从医院回家时,屋里的这些东西一定要清理掉
    这款营养早餐,孩子爱吃又简单
    给宝宝添加辅食时常见的几个误区,看看你做过吗?
    大头儿子就一定聪明吗?小心是得了这种病!
    这几种情况下,宝宝睡得太香并非好事
    陕西安康通报三起违规操办“升学宴”典型问题
    白露到了,你得给孩子这么吃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的宝宝睡得好不好?
    双胞胎家庭的压力,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新京报:教室就别装什么紫外线消毒灯了
    在幼儿园不易被欺负的孩子,有哪些特征?
    四个小妙招,轻松告别产后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