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优秀游戏教案《送小动物回家》-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教案 >其他教案 >小班优秀游戏教案《送小动物回家》

小班优秀游戏教案《送小动物回家》

2018-07-18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运动的兴趣。

2.发展跑、跳的能力。

3.练习看信号标志做动作。

活动准备:

头饰(小兔、小鸭、小狗)、 贴有图片的房子(胡萝卜、小鱼、骨头)、拱形门、垫子、《走路》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1)幼儿随音乐一边唱《走路》一边模仿歌曲里的小动物,自由地走走、跑跑、跳跳。

(2)玩猜猜猜、变变变游戏先请幼儿猜猜小兔"、"小鸭"、"小狗"的家分别在哪儿,再引导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变成"小兔"、"小鸭"、"小狗",找找自己的家。(小兔的家贴有胡萝卜图片、小鸭的家贴有小鱼的图片、小狗的家贴有骨头图片)

2.玩送小动物回家的游戏"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都到森林里玩,可是它们玩忘记了回家的路,我们把这些小动物送回他们的回家,好吗?

(1)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在送小动物回家的路上有许多的标志,要按标志信息走,看到山洞(用拱形门代替)要钻过去,看到红色的垫子要像小兔子一样地跳过去,黄色的垫子要跑过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把小动物送回他的家里。

(2)教师示范玩法幼儿带小动物到森林里玩,把小动物放在森林的地板上,然后跑回来(老师跟幼儿合作游戏1~2次),练习时注意提醒幼儿看标志做动作。

(3)男、女孩子各玩1次教师对做得好的幼儿及时表扬,同时鼓励认真做游戏的幼儿,增强其自信心,使之乐于参与游戏。

(4)全班幼儿一起玩1次小结:刚才你们做得真棒,把小动物都送回了家,他们很高兴,想和我们一起来跳舞,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好吗?

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做放松运动。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与“小班优秀游戏教案《送小动物回家》”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安全优质教案《不要乱吃东西》
小班安全公开课教案《芸芸小脚受伤了》
小班幼儿安全教案《十只小猫》
幼儿园小班安全优质教案《教育:不要跟陌生人走》
小班游戏活动教案《小兔和狼》
小班游戏活动教案《系列益智游戏看谁数得对》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遇到险情怎么办》
大班幼儿安全教育教案详案《在家里我会保护自己》
大班幼儿安全教育教案《防溺水》
幼儿大班安全教育教案《安全标志我知道》
看过“小班优秀游戏教案《送小动物回家》”还看
大班其他教案:蝴蝶的蜕变
大班其他教案:购物
大班其他教案:孤单的斑鸠
大班其他教案:服装的奥秘
大班其他教案:废旧轮胎哪里去了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中班主题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猜谜语》
    中班语言教案《鸡妈妈的呵护》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拉德斯基进行曲》
    中班社会教案《多吃蔬菜身体好》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鸡妈妈和它的宝宝们》
    中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菜园》
    小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小树叶找妈妈》
    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兔乖乖》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彩色牛奶》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购买食品注意事项》
    大班主题教案《捏泥人》
    小班主题教案《夏天的太阳》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漫画头像》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水》
    小班美术教案《柳树发芽》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爱丽丝梦中旅行记》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营养平衡才健康》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5以内的序数》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看谁的记忆力强》
    小班音乐教案《拍蚊子》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鲫鱼》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用的剪刀》
    大班数学教案《小小蔬菜搬运工》
    中班语言教案《小鳄鱼的钱包》
    大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接力跑跑跑》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大鞋和小鞋》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聪明的玩家》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密码》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破译密码》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天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