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能用布包玩出多种的玩法。
2.认识红、黄、蓝(绿)颜色,会说词语:软软的。
3.锻炼幼儿小肌肉及大肌肉的灵活性。
4.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活动准备:
1.幼儿材料:布包若干、小块纱巾若干
2.教师材料:摸箱、照片录像,电视机连接数码相机,放出照片和录像。
流程:观察布包特性――观看照片、录像――布包做游戏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布包,引导幼儿观察布包的特征。
教师拿出摸箱,用说唱的口吻唱出儿歌。(摸呀,摸呀,摸呀摸,摸出一个宝贝来。)幼儿摸出宝贝后说出它的名称。(布包)
●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布包的颜色,让幼儿轮流用手捏捏,掂掂,熟悉布包的特性。
● 引导幼儿说出简单的词语――软软的。
(教师:你们捏一捏,布包是硬硬的还是软软的呀?幼儿回答――软软的。教师:你拿的布包是什么颜色?每个幼儿逐一问。教师边说唱边带领幼儿做找颜色的游戏。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红颜色是好朋友,大家快快找出来。绿色、蓝色、黄色同上。)
2.引导幼儿观察照片上的内容,并用简单的语言说说照片上的哥哥姐姐在干什么?
(教师:你们看哥哥、姐姐在玩什么呢?幼儿:玩布包呢。教师:看看哥哥姐姐是怎么玩布包的,幼儿:姐姐是顶在头上玩的,哥哥把布包夹在腿上玩,哥哥、姐姐把包放在背上爬着,幼儿还在模仿。用沙包投着玩,哥哥、姐姐拿着纱巾把布包放在上面摇着玩。)
● 教师利用儿歌的形式引导幼儿模仿哥哥姐姐玩布包
儿歌:顶呀顶,顶呀顶,布包快来顶头上。夹呀夹,夹呀夹,布包快来夹腿上。
3.和布包一起做游戏
● 自由玩布包,开发布包的一物多玩
● 教师提供辅助材料纱巾,引导幼儿和同伴一起玩布包。
5.延伸活动――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材料玩游戏,如:皮球、纸球、软积木等。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高。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的思维创造力得到了体现,基本上完成了目标的要求。结合幼儿年龄的特点,我利用游戏的形式并穿插儿歌、歌曲来调动幼儿的兴趣,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非常高,体现了活动的游戏性,操作性、材料的多样性。如:在摸箱环节时,我利用说唱的形式调动幼儿的兴趣,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去摸宝贝,看看到底是什么?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我这个包是红颜色的,我这个包是黄颜色的------。我这个包软软的---。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自信心。在看录像和照片时,幼儿被吸引住了,都聚精会神地在看哥哥、姐姐们是怎样玩的。孩子们边看边模仿,和老师一起模仿。通过这样的形式调动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和布包一起做游戏环节中,孩子们能用多种方法玩布包,如:夹、顶、投、驼等不同的方法。在游戏中,孩子们能主动找朋友一起做游戏,有的幼儿还主动找老师做夹包游戏,他们把布包放在纱巾上俩人要布包,边摇边唱------炒呀炒,炒豆豆,炒米饭等等,孩子们高兴得不亦乐乎。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小肌肉得到了锻炼。
存在的问题: 在用纱巾摇布包的过程中,对个别幼儿来说较难,应该引导用其它方法玩布包,及时调整策略。
评析:
1.在整个活动环节中,游戏性强,常规好。
2.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用游戏说唱的形式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3.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操作性幼儿体现了思维课程的内涵。
4.能够把自主操作的机会留给孩子,使孩子有了充分探索创新的空间。
5.幼儿能够掌握布包的多种玩法。
6.活动的创新点:
1)利用多媒体教学,为目标服务。
2)游戏性强,幼儿自选材料,激发了幼儿的操作探索兴趣。
3)材料的多样性,给幼儿提供了学习探索的机会,有利于幼儿的思维发散。
7.问题及调整:
1)关注每个孩子,及时调整策略,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
2)在操作中,幼儿玩布包的创新性提升不够,有待提高。
3)教师在活动中抓住随机性问题,应及时调整解决。
附照片:
上一篇:活动案例:河马的宝贝――好玩的纸
下一篇:活动案例:河马的宝贝――好玩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