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纪实——卖一卖、算一算-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教案 >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纪实——卖一卖、算一算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纪实——卖一卖、算一算

2016-05-14

作为第二届北京市西城杯一等奖获得者,我承担了面向全区各工作室骨干教师展示活动的任务。对于这次活动,我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多次与幼儿互动,了解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和兴趣,一次次设计调整活动方案……活动当天,场面热闹非凡,专家、骨干教师纷纷到场,而且还有来我园参观的几十位新加坡客人,他们的到来.不仅使孩子们开阔了视野,同时也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源。回想起这一幕幕场景,真是让人难以忘怀,然而更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我辛辛苦苦预设的、看似“滴水不漏”的活动居然没有按原计划执行……

活动准备

深入分析缜密设计

随着6月的到来,大班幼儿进入毕业季,各班都开展了“我要毕业了”主题活动。我们班的孩子通过讨论决定送给幼儿园一份礼物作为纪念。由于有了“六一”手工坊、玩具交换等活动的经验,孩子们决定自制工艺品,通过售卖工艺品挣出买礼物的钱。在展示活动前,孩子们已经制作好工艺品,并定好了价格。我们抓住有老师来参观的契机,准备把这些手工艺品卖给客人老师,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本次活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与客人互动,卖本组的物品,大约20分钟;第二部分,计算本组卖了多少钱,大约20分钟。

活动目标有二:一是尝试使用统计、计数、运算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二是感受数学的有趣和有用。通过分析幼儿韵发展水平,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能在卖东西的过程中使用统计、计数、加减运算的方法,而难点则是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总钱数(即一共卖了多少钱)。针对活动重点和难点,以及相关的数学关键经验,我们设计了支持策略。

◆关键经验1:记录和统计

幼儿要统计卖了多少、还剩多少。为此我和幼儿一起设计了统计表,并明确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经验2:连加

幼儿在算钱的过程中,要涉及到物品单价、数量和种类3个要素,比如:l元的东西,买5个,即5个1相加,是5元。或者买3个2元的东西,即3个2相加,是6元;又或者买2个l元的、买3个2元的、1个3元的……这对于幼儿无疑是有难度的。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将物品种类控制在3~4种,物品的总价控制在30元以内,每种物品的定价分别为l元、2元、3元。其次,提供了三种辅助不同运算水平幼儿的材料,第一种是彩色塑料小棍,第二种是与物品价格一致的点卡,分别是1个点、2个点、3个点的卡片;第三种是与物品价格一致的数字卡,分别是l、2、3。最后,设计了幼儿算钱用的表格。

◆关键经验3:人民币换算

幼儿比较熟悉1元、5元、l0元面值的人民币和其中的换算关系,为此,我们会建议顾客使用l0元以内零活动过程

NO!挑战不断精彩连连

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正是我没有精心设计、抱着顺其自然心态进行的这个与客人老师进行真实买卖互动的环节,也就是活动的第一部分,却让孩子们有了全新的、真实的、有价值的体验,有意义的学习在这里悄然发生着……

以下内容是观摩教师口述和我结合现场录像整理出来的部分买卖过程纪实。

◆镜头1:便宜卖了怎么记?

一位客人老师看上了小朋友们自制的隔热垫,于钱,同时设立“零钱兑换处”,以减少大额面值钱币对幼儿的干扰。

如前所述,这个活动是“我要毕业了”主题活动下的一个活动,幼儿经历了整个活动的过程,知道本次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卖、记、算);全班共分5组,每组3人,都做好分工,并在活动前布置好各组的展卖地点。

我把重点放在活动的第二部分,即卖完后,算出本组得到的钱数。为此,我还预设了以下几个环节。

1.介绍各组卖东西时的情况,表达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记录结果(理货单),明一确各组卖出的数量,及与所剩物品数量是否对得上。

3.填写统计表(对账单),统计各组每种物品卖出的钱数,以及本组一共卖了多少钱,探素算的方法。

幼儿可能使用的策略有3种:借助统计表统计出不同价格物品卖出的数量;借助实物操作计算;借助点卡数算。统计完再与实际的钱数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

4.各组交流计算方法,最后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

本次活动结束后,我们还将继续开展买卖活动,为毕业活动做准备。

从以上内容可以清楚地看出我本次活动的思路,显然,我将活动的重点放在了卖完后算本组的总钱数,和这一次一共卖了多少钱上。而对于卖的过程,我并没有做过多的思考,只是觉得他们在卖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到算钱的过程,即过程中算钱。于是,我在卖前提示幼儿,如果有需要,可以将辅助算钱的材料带到卖货现场。活动即将开始时,我的心情很复杂,有些期待更有些担心,过程将会是什么样子呢……是,她和小朋友开始了“砍价”。

客:这个是什么?

幼:隔热垫。

客:多少钱一个?

幼:这里写着呢,2块钱。(小字指着价签说)

客:能便宜点儿吗?1块钱吧。

幼:行。

客:那好,我买了。

幼儿挣到了第一个l元钱。

看似顺畅的买卖过程,在记录时却遇到了问题。定价2元的东西,1元就卖出了,那是记在2元的下面,还是记在1元的下面呢?是按实际卖出的价格记,还是按原价格记呢?负责记录的苹果小朋友犹豫了。一开始,她想记在原物品(2元)下面,认为卖出去的是这个就得记在这个下面,可她想了想说,还是记在这里吧(物品价格是1元的地方),因为是l块钱卖出的。

这个问题并没有到此结束,最后整理本组的物品时他们发现,1元钱的一共是1O个,卖出去4个,还应该剩6个,怎么会剩下7个了呢?有的说丢了吧?有的说是不是客人老师交钱没拿走呀!孩子们正在为这件事争论不休时,苹果说:“我卖2块钱的那个记在这里了。因为咱们便宜卖了,就是l块钱卖的。”这下孩子们明白了,原来记录了4个的里面有1个是便宜卖出的那个,l元的物品实际就是卖出去3个,当然剩下7个了,这样一来就对了。

蕴藏的学习

减法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应用。一共10个,卖出4个,应该还剩6个,怎么剩7个?遇到问题后一起分析原因,讨论如何使记录更能符合买卖的实际情况,进而产生不断调整记录表的愿望,同时也感受到记录在这其中的重要性。

◆镜头2:20元钱太大了,太大了!

一位客人老师拿出了20元钱,孩子们看到20元钱,一个劲儿地说:“太大了!太大了!到零钱兑换处去换零钱吧!”可这位客人老师似乎要故意为难孩子,迟迟不去兑换。

幼:那您买什么?

客:我想买3个耳环。

幼:3个耳环6块钱。

客:给你们20元,找我多少钱?

幼:找14元钱。

幼儿数数钱盒里的纸币和1元硬币,一共才13元,说:“我们没那么多钱了,只有13元了。”又反复数了几遍,确认只有13元。

客:那怎么办呀?要不你们送我点东西吧。

幼:不行,要不您再买个手链吧,这个正好1块钱。

客:你们没送我呀,明明就是又卖出去了1个。

幼儿笑了笑,把纸盒里的13元钱都找给了客人。他们开心地说着:“我们挣了一个20元钱……”

蕴藏的学习

1.加法运算:3个耳环,每个2元,一共多少钱;再加1个1元手链一共多少钱,即,2+2+2=6,6+1=7。

2.减法运算:东西是7元,收了20元,应该找客人多少钱,即,20-7=13。

3.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客人坚持要用面值大的钱币时,孩子们满足了客人老师的要求;当没有足够的钱找时,推荐客人再买1个,进而使自己的钱够找给客人,兼顾了自己和客人的需要。

◆镜头3:这个钱和我们的不一样!还得包装!

今天,参加活动的还有新加坡客人,其中的一位老师用新币买了孩子们的东西。

客(拿出一张新币):买两个小胸花。

幼:这个钱和我们的不一样,要到零钱兑换处换成我们这样的钱,换成人民币。

孩子们带着新加坡客人来到零钱兑换处。负责换零钱的老师问:这个钱怎么换?换多少?

幼1:换多少啊?

客:10元。

幼2:我觉得不能换10元,最多只能换我们的5元。

客:啊?为什么只能换5元钱?

幼2:因为这个钱比较大,而且这儿的颜色像我们5元的颜色,这儿都有紫色。

客(又拿出1元和新币的2元对比):你再看看和这个有什么不同。

幼2:我觉得只能换3块钱。

客:为什么呢?

幼2(拿着新币2元和人民币1元比了比):这两个差不多一样大,只能换3个1块钱。

兑换处的老师:你问问客人老师同意换3块钱吗?

幼2:同意吗?

客:好吧。

就这样,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在征得客人同意后,将新币和人民币进行了兑换。

客(拿起另一个胸花):这个能不能给我包装一下?我要送给朋友,包起来表示有礼貌。

幼:我们这里没法包装。

客:那你想想办法吧。

幼:那我问问老师有没有袋子吧。

贝贝找到了我,对我说:“老师,有个新加坡客人要把买的东西送人,你有口袋吗?”我问:“你要什么样的袋子呢?”“就是咱们装耳环的那种口袋。”我遗憾地说:“我这儿没有,你能想想别的办法吗?”贝贝说:“魏老师,那你能给我一张白纸吗?我做一个袋子。”正巧我拿着的文件夹里有张A4纸,我问:“这个可以吗?”贝贝说:“行!”于是,贝贝就用纸把胸花包了起来,给了新加坡的客人老师。新加坡客人赞赏了贝贝的做法,满意地买走了东西。

蕴藏的学习

首先,活动自然地拓展了幼儿对钱币的认识,他们发现别的国家的钱和我们的人民币是不一样的;在与客人多次的交流中既坚持自己的想法,同时又满足别人的需要;面对客人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能积极应对,并主动解决,幼儿表现出极强的自尊、自信和自主,这一点得到了新加坡客人的高度赞扬。

活动过程

NO2尊重需要调整内容

原定的集体教学活动内容是卖完后算钱,但我发现在幼儿与客人老师的买卖互动中,孩子们有那么多的体验和感受,买卖环节结束后,他们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老师,我们组2块钱的全卖完了!”“老师,我们组有一个20块钱!”……他们表现出的更多的是对买卖过程的回味。面对孩子们此时此刻表现出来的热情,面对刚才买卖过程中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极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犹豫了。按计划执行,能完成既定的目标,而且对活动过程的进行我也更有把握。但关注孩子、满足幼儿的需要,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可是这样一来,我之前预设的计划就无法进行了,而且临时调整内容,更多的是考验我的随机教育能力。这可是全区观摩呀,万一没上好,多没面子。

但经过认真思考,我决定,还是要挑战一下自己。作为一名骨干教师,不管是观摩活动还是日常活动,都要努力做到以幼儿为重,以孩子的发展为目标,以学定教。于是,我大胆地把原定的算钱活动调整为分享买卖时的感受与发现。孩子们的表现非常精彩,而我抓住孩子们表述中关键的信息,通过提问及与客人老师互动的形式,自然渗透多种目标并适时地聚焦于关键的数学经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焦点1:梳理运算方法,巩固20以内加减运算

师:进行完刚才向客人老师卖东西的活动,小朋友们有什么感受?

幼1:很高兴。

幼2:很感动。

师:为什么感动呢?

幼2:以前我都没卖过东西,没挣过这么多钱,今天我卖了东西,而且也挣到钱了,所以我很感动。

师:在买卖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或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幼3:我们组在卖的时候,有个老师用20块钱买东西……

幼儿讲到这里时,我及时拿出20元人民币,并进一步问幼儿:“你们是怎么和客人老师进行买卖的?”希望通过个体的回顾,引起全班幼儿的关注,进而自然地梳理运算方法,巩固20以内加减运算。

幼3:这位老师买了3个耳环和1个手链。3个耳环6块钱,一个手链1块钱,一共是7块钱。刚开始老师买了3个耳环应找l4块钱,可是我们只有13块钱。后来,我们又推荐老师买了1个手链,这样就能找了。

在幼儿简单叙述完过程后,我又请这位客人老师和所有的小朋友分享刚才她和小朋友买卖的过程。客人老师一边说,我一边在黑板上和孩子一起呈现了计算的方法,如,2元1个耳环,3个多少钱?20减去6等于多少?等于14。他们用的办法是什么?2+2+2+l=7,7+13=20。推荐客人又买了1条手链,这样正好能找开。我和幼儿共同计算、验证,分享同伴的智慧。

◆焦点2:梳理运算方法,聚焦应卖和实卖的差别

幼4:我发现我们组的隔热垫一下子都卖出去了。

幼5:有个老师一下买了4个!

师:咱们请买了4个隔热垫的客人老师说一说为什么买了4个,好吗?

客:我觉得这个隔热垫对我很有用,而且定价是2元1个,我5元买了4个,很便宜。

师:5元买了4个!那4个应该卖多少钱呢?

当我的问题提出后,有的小朋友说6元,有的小朋友说7元,还有的小朋友说8元。我继续追问:“怎么算的?我们再算一算吧。"多数小朋友选择用实物材料辅助计算。他们有的用瓶盖,有的用小棍,最后,终于得出了共同的答案,应该卖8元。我又接着问:“应该卖8元,实际卖5元,是多卖了还是少卖了?"孩子们一致说:“少卖了!”我又问:“少卖了几元?”幼儿回答说:“少卖了3元。”也就是8-3=5。我将运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焦点3:拓展认识,了解新的币种(新加坡币)

幼6:我们组在卖东西时,有一位新加坡的客人老师用她们的钱买东西,我们让她换成我们的钱。

我及时追问:“怎么换的?换了多少?”幼儿简单介绍完情况后,我借助零钱兑换处老师、新加坡客人老师的资源,邀请她们和孩子一起分享了小朋友兑换新币的过程。新加坡的客人老师还和所有小朋友及现场的老师们分享了这组小朋友为她包装礼物的过程,客人老师对孩子们的表现给予了赞扬。当我感谢新加坡老师和这一组的小朋友为我们挣到新币时,这一组的小朋友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随后,我还请每个小朋友简单地观察了新币,很多小朋友都摸了摸,发现新币的质地和人民币不同。

当各组小朋友分享完他们的感受和发现后,我利用记录表将幼儿的注意引向统计卖出结果,计算所卖钱数。这时我们发现,有些组的销售记录和剩下的货品能对上,而有些组则对不上。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和幼儿共同解决。

就这样,在生成的活动中,我们结合幼儿在卖物品时出现的问题,和幼儿一起逐一进行了分享和解决,黑板上清楚地呈现出单价和数量的关系、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及在买卖过程中的自然运用,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活动延伸

观摩结束活动继续

当天下午,我又和孩子们一起回忆上午统计钱数时出现的问题,并借助算钱表计算出每种东西卖出几个,卖了多少钱。算钱表确实对于梳理幼儿思维、明确计算方法有重要意义,幼儿都算出了应卖钱数和实际卖的钱数。其中一组完全吻合;一组卖的钱少了,也找到了原因——卖便宜了;而另外三组实际卖出的钱数都比应该卖出的钱数多。当我们分析原因时,孩子们都将原因归结于卖出的和记录不一致。卖的人卖出什么应该告诉记录的人,不能忘记。

我想,这个答案可能是孩子们亲历后的认识,也许并不全面,但至少通过统计和计算,孩子们能主动地分析、反思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也许是这次活动另一个重大的收获吧。

活动并没有到此结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幼儿还会继续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挣本班的“毕业基金”,并思考如何支配挣来的这些钱。我想这些活动一定会给孩子们3年的幼儿园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摘自:《学前教育》2016.04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与“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纪实——卖一卖、算一算”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小蚂蚁过河(沉与浮)》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开到哪儿去》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认识颜色》
小班科学优质教案详案《自然角里的小乌龟》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看到的小草》
小班科学游戏教案《颜色躲猫猫》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给小动物喂食》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剥橘子》
小班科学游戏教案《好听的声音》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
看过“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纪实——卖一卖、算一算”还看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车轴》
中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瓶中吹气球》
中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制作吹泡泡水》
小班科学教案《认识柳树》
小班科学教案《吸铁石》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详案《数字宝宝找邻居》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独自在家时
    中班数学上学期教案详案《数字宝宝》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我们的厨师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我生气了
    中班科学教案详案《树儿作用大》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合理用钱》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我爱你》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遵守交通规则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火车呜呜叫》
    中班科学课教案《奇妙的颜色》
    大班美术创想画教案《长长的…》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详案《海底世界》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指纹》含课件
    小班优秀语言教案《水》
    大班社会教案教案《我给弟弟妹妹做礼物》
    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大烟斗爷爷》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有趣的格子》
    大班优质美术教案详案反思《圆点娃娃找朋友》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会唱歌的瓶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0》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二等分》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复习5的加减》
    大班社会教案反思《感恩的心》
    大班优秀美术教案《小猴吃桃》
    中班科学课教案《恐龙大探秘》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倒霉兔》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教案《谁是灰太狼》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详案《风筝》
    大班科学教案《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