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节奏活动:玩具恰恰恰—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教案 > >幼儿园中班节奏活动:玩具恰恰恰—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幼儿园中班节奏活动:玩具恰恰恰—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2013-08-19

幼儿园中班节奏活动:玩具恰恰恰

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要尊重幼儿个人意志的发展,给儿童自己选择表达内容和方式的自由”。目前,我们音乐教学中的节奏练习形式单一、枯燥,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我发现生活中,孩子们对各种不同质地的物品通过敲打发出的声音很感兴趣,并能表现出不同的节奏。因此,我设计了本次节奏活动:通过让幼儿自由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来制作简单的节奏乐器,并进行演奏,充分给幼儿自由表现音乐的机会。而《玩具恰恰恰》这首歌曲旋律明快、节奏感强,是我园中班早操音乐中幼儿最喜欢的音乐,孩子在做操时通过不同的动作(如拍手、跺脚等),已初步掌握音乐的节奏特点。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了这首歌曲让幼儿尝试用日常生活的物品来为它进行伴奏,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动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创造能力。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对节奏活动的兴趣。
2、让幼儿尝试用日常生活中是物品来制作简单的乐器,并会用节奏 X X XX X 、XXXX XXXX 进行伴奏。
3、初步掌握轮奏及看指挥演奏的方法,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独木桥,城门(进口处贴有节奏符号的标志),图谱、节奏卡、打击乐器。
2、自制乐器材料:罐子、钥匙、碟子、豆子等。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二、以去“玩具国”为目的,在去的路上(小桥处、城门处)引导幼儿打出节奏 X X XX X,XXXX XXXX。
三、熟悉音乐并配器演奏。
1、出示图谱,请幼儿边看图谱边听音乐。
2、分析乐曲节奏。
3、请幼儿用响板、串铃、沙锤进行演奏。
四、引导幼儿自制打击乐器,尝试用自制乐器演奏。
1、出示收集的生活物品,引导幼儿制作简单的乐器。
2、幼儿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乐器,教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用自制乐器演奏两遍。
五、随音乐做动作出活动室。教师小结,舞蹈《快乐舞》出活动室。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与“幼儿园中班节奏活动:玩具恰恰恰—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故事教案详案《爱玩的小鸡》
小班上学期语言儿歌教案《绿树叶》
小班美术优质课教案《网鱼》
幼儿园亲子活动方案
幼儿园亲子游戏方案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勇敢的解放军叔叔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我的好朋友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妈妈上班我不哭
中班优秀数学教案《我帮小猴找到家》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比一比-轻重》
看过“幼儿园中班节奏活动:玩具恰恰恰—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还看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小班体育游戏教案详案《螃蟹过河》
    中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小记录员》
    中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台布设计》
    中班游戏教案《玩球》
    大班安全教案《打雷下雨时》
    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苹果歌》
    中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七星瓢虫》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好玩的扑克牌》
    中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瓶子》
    大班体育游戏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扔沙包》
    大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影子变变变》
    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升国旗》
    中班游戏教案《跳绳毽》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树》
    大班科学教案《礼物》
    中班安全教案详案点评《假期》
    小班科学教案《夏天》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海马爸爸》
    大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滚动》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不怕水的纸船》
    小班游戏教案《敲铃》
    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多少》
    小班语言教案详案《三只熊》
    中班安全教案评价《有趣的交通标志》
    中班语言诗歌教案《我喜欢》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钟表--整点钟》
    中班健康教案《我长高了》
    中班桌面游戏教案《拼插飞机》
    小班音乐教案《你好》
    中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起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