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幼儿的入学年龄日渐减小。由原来的四周岁到现在的满三岁,就可以进入幼儿园小班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学前教育。一岁之差,对大人来说差别不是很大,但对幼儿期的孩子来讲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入园又是儿童生活的一个转折,对心理发展有着很明显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十分重视幼儿入园时的行为问题,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采取有效的措施,稳定幼儿情绪,有针对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以使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但要想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必须对个别幼儿的行为有所了解,做好全面的估计。根据在小班的实践和分析,特总结出以下几点特征:
幼儿刚入园,大部分幼儿都哭闹不止,吵嚷着找妈妈等。这些都非常正常,因为幼儿毕竟年龄小,独立意识较差。经过适当教育,一般一星期左右,大部分幼儿就开始适应幼儿园。但有些幼儿仍然十分依恋亲人,早上送幼儿来园时,十分困难,一个劲儿地拽着家长哭,并且还闹着回家。在我们班30多个孩子中就有3、4名幼儿有这种情况,前后持续了1个多月左右。出现了这类情况我们就要作出思考,分析吵闹的原因,并及时与家长联系,纠正他们生活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尽量培养幼儿的一些独立意识。教师要像亲人般疼爱他们,逐渐使他们适应幼儿园。还有一部分幼儿他们不哭也不闹,但一天能问无数遍:“老师我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如果你告诉了他:“等吃了晚饭就来。”他就会重复的对你说:“老师,我妈妈等我吃完晚饭就来接我,对吗?”然后过一会儿再过来问。老师越纠正,他越说,好像嘴不受大脑的控制,一味地念叨,时间长了,有的小朋友就开始笑他。
我们教师则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告诉其他幼儿要多帮助他,多与他一起玩,其实这类幼儿主要是神经紧张造成的,同哭闹的幼儿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发泄的方式不同罢了。这时候老师不仅要带领小朋友一起和他玩,还要利用新奇的游戏分散他的注意力,并及时与家长联系让他在这种行为中走出来。
在那些适应幼儿园的孩子里面,如果你仔细观察,你还会发现一部分幼儿虽然十分适应集体生活,不哭不闹,但上课不专心,下课不爱讲话,喜欢单独行动,不喜欢与小伙伴们接触。身为老师要对这类幼儿引起注意,分析是家庭原因(父母关系┅┅)造成的,还是因为缺乏人际交往造成的,针对情况所在,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是家庭原因,教师应多与家长联系,尽量为孩子们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心理发展的好氛围。但如果是幼儿交往能力差造成的,教师首先就要帮助幼儿排除怯懦的心理,应格外细心照料,多加鼓励。在一些活动中教师应起桥梁作用,帮助幼儿交往。
有的幼儿由于在家中没有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入园后行为散漫,任性专横,不愿学习,这些方面需要教师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教育,使幼儿慢慢纠正。
以上只是我所举出的一些个例,因为每个幼儿性格不同,每班幼儿在不同程度上还会存在许多差异。针对这些差异,不仅要采取相应的方法,还要把温情、喜欢、关怀、尊重、认可、爱抚等这些关注贯穿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老师的拥抱、抚摸、点头、微笑以及亲切慈祥的语言,不仅使幼儿感到安全,还可以唤起他对幼儿园的基本信任,不再充满敌意,可以充满信心,愉快的主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作为教师可以亲切的呼唤幼儿乳名,是双方拉近距离。我们班刚开始由于幼儿不适应幼儿园,有些孩子不愿来,针对这种情况在他来园时,我会悄悄地靠在他耳边说:“XX,你不来老师和小朋友都会想你的,知道吗?”
在幼儿刚入园时,还要采用一些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转移他对亲人的想念。通过新奇、形象、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使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增加幼儿园对他们的吸引力。刚开学的前两周,不太适应安排一些课程,可适当安排一些幼儿易于接受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接触小朋友,模仿成人的行为,亲身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慢慢学会处理自己在集体中的行为。游戏的兴趣性,又是幼儿愉快的心甘情愿的去服从角色和规则的要求。加强对自己的约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好必要充分的准备。
要迎接新小班的老师,首先要考虑到这些个例,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爱心、与幼儿接触去换取幼儿对你的信任。再利用自己的经验,组织一些新鲜、有趣、生动的活动,转移幼儿对家庭的依恋,增强对幼儿园的兴趣。总之,方法是生硬的,而对幼儿是灵活多变的,我们要把生硬地变成灵活的,去主动适应幼儿,尽量使每名幼儿都尽快适应幼儿园。记住最主要的一点是教师浓厚的感情、耐心的态度和机智的方法,那才是教师解决问题的关键。
上一篇:托班教案:我长大了
下一篇:托班教案:小树叶飘呀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