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是小班,在开展主题活动《生日会》时,生成了活动《我的新本领》,有一幼儿谈到“我会蒸馒头了”,其他幼儿也抢着说“我也会做”,“我会做花馒头”,“我妈妈还会做刺猬馒头呢!可好吃了!”……于是,随着孩子们兴趣的逐渐高涨,围绕着“馒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工具哪里来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在幼儿园做馒头?”我问道,“想”,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做馒头,需在什么工具呢?”“面,面板”,“得穿围裙”,“还有枣,花生,做花馒头用”,“对,小朋友说得很好,可这些工具从哪里来呢?”“我从家里拿”,“去买吧”,“我穿妈妈的围裙”,“我自己有小围裙”,“好,我们每个人准备一个小围裙,其他工具需要爸爸、妈妈帮忙,需要帮忙怎么让他们知道呢?”我又紧跟着问道,我希望幼儿能够慢慢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告诉妈妈”,“老师,你写个黑板(通知)吧!”“打个电话也行”对我的提问孩子们纷纷献计献策,“好,老师写个通知,不过你也要提醒妈妈不要忘了,好吗?”“好!”孩子们兴奋地拍手叫好。
围裙怎么穿
因为幼儿自己带来的围裙有大有小,我便组织幼儿先自己练习穿穿试试,有的幼儿穿反了急得想掉眼泪,但还是一遍一遍的脱下来,穿上去,最终大部分幼儿在老师、小朋友的帮助下穿好了。有趣的是,有几个孩子穿好后,跑到镜子跟前,照一照,看一看,笑一笑,满脸的得意,还有几个孩子走到桌子前有模有样的做起了“饭菜”。我想,这是小班幼儿年龄特征的反映,他们的快乐就是活动本身,活动就是游戏,游戏就是生活。
开工啦!
穿好漂亮的围裙后,班里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几位小朋友的妈妈、奶奶、姥姥,小朋友更高兴了。人员分配好后,食堂的阿姨端来了和好的面,还送来了绿豆和枣。热烈的掌声中,一男孩的妈妈开始作示范,揉面、压扁、捏花,孩子们眼睛瞪得圆圆的,非常专注,一会儿,一个“小刺猬”馒头诞生了。接下来,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开始制作,活动中,我一边对个别孩子作示范和指导,一边鼓励幼儿尽量自己想办法,也可以寻求帮助。有个女孩发现面很粘,看到旁边小朋友妈妈蘸了点面,便也蘸了点,发现不粘了,笑嘻嘻地拿给我看;有个孩子制作了一个小兔子馒头,可自己那儿没有绿豆,便跑到临桌,小声地向阿姨借了个“绿豆”作眼睛,高兴地又蹦又跳。
孩子的内在动机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转化成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促使他与人交往,而交往后的喜悦之情更为日后的互助、合作和分享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收工啦!
大约30分钟后,我们的馒头展台上已经是琳琅满目:千层饼、小花狗、小怪物、小白兔……孩子们边送边自己给馒头起着名字。有的忙着和老师、妈妈们一起收拾东西,有的则悄悄的把未用完的枣、花生放进了嘴里。我未加制止,因为小班幼儿不可能等待一个需较长时间的结果,他们的快乐就是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
最后,有几个孩子争着要和老师一起把馒头送到食堂,看到食堂的炊事员爷爷把馒头放到大锅里开始蒸了,才恋恋不舍地回教室。至此,孩子们对馒头的程序己大致了解。
上一篇:大班主题教案:线条的联想
下一篇:中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