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中的恶从何而来-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个性培养 >孩子心中的恶从何而来

孩子心中的恶从何而来

2020-09-11

重庆10岁女孩摔婴事件备受关注,让人难以相信的是10岁的小女孩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孩子心中的恶从何而来呢?

暴力的花朵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攻击行为是人的一种本能。就像动物能通过争斗保护自己,人也会利用攻击行为来维护自己的生存。但社会和文化限制了我们,只 有在特定情况时人们才会将潜伏在心中的暴力释放出来。相对于大人而言,一个孩子更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更容易做出一些受消极情绪影响的过激行为,表现出攻击 性。

就像儿童的大脑神经还没有发育完全一样,儿童心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他们不像大人一样有较稳定的人格和理性的认识。而且儿童的发育快 慢存在着个体差异,同样是10岁的两个儿童,他们的心理发育程度可能相差甚远。而且在这一阶段,儿童的可塑性较强,后天环境极易诱导他们出现严重的问题行 为。对于一些较小的儿童,由于他们认识能力的发展局限,常常很难认识到一个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只是出于模仿和好奇就做出一些特殊行为。大量的实验研究证 明,儿童会由于后天的模仿和学习,更多地出现攻击行为。在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一个实验当中,孩子们在看见大人殴打充气娃娃之后,也学会了殴打充气娃娃发 泄情绪。该实验影像资料中孩子殴打玩具的行为,几乎和电梯中小女孩的行为如出一辙。

孩子的这些心理行为受到家庭、老师和同学的影响。许多调查研究都显示,在那些有暴力行为的青少年家庭当中,他们的父母多表现出感情不和、对孩子 的管教冷漠甚至直接对孩子暴力虐待等问题。本该是给孩子提供关爱和支持的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只有不安、痛苦和恐惧,不仅使孩子的心理没有得到健康发展,更 易成为推动孩子表现出过激行为的内在驱力。家庭中的暴力,也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暴力的学习环境。

现在,许多人用恶童来形容这个女孩,从道德的角度批评她的所作所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的道德认识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一步步发展起来 的。一开始,儿童的道德认识只能停留在肤浅层面上,以大人对自己的奖惩来认识对错。随着心理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才能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慢慢 理解道德背后的深层含义,使道德认识达到较高水平。

因此,对于孩子的培养,不应只重视吃穿和学习,还应该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作为家长,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温暖和爱,温馨积极的家庭氛围使得孩子较少产生来自家庭的不良情绪,家庭带来的情感支持也能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

当然,复杂的生活环境中负面情绪的产生在所难免,但是暴力攻击并不是唯一的宣泄出口,成人在教导孩子学习方法的同时,也应该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方 法来排解情绪,比如运动和游戏。同时,成人也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是一个人体会和理解其他人情绪感受的能力,和平常所说的换位思考比较接近。 当一个人能以同理心感受别人的感受时,暴力攻击行为也会随之减少。

此外,还应注意心理疾病的治疗。当孩子表现出一些问题行为的时候,别光想着打骂和管教,有必要的话,应该及早寻找专业的心理和精神科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因为对于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更有效的矫正治疗。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与“孩子心中的恶从何而来”相关文章
头脑特工队 情绪管理
头脑特工队五种情绪是什么
逗孩子的陋习
孩子依恋妈妈的四种模式
轻度自闭症孩子的特征
看过“孩子心中的恶从何而来”还看
BB语言、交流障碍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改善自卑心理呢?
孩子的坏脾气和父母宠爱有无关系?
顺从父母就是好孩子了吗?
“好孩子”并不一定什么时候都表现好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父母必看 有哪8大战术可以巧妙化解孩子任性
    今日小满 节气里的宝宝营养饮食和节气小知识
    看看有哪七种教育会毁掉女孩的未来
    积木最适合开发大脑 搭积木像科学家的思考
    新生婴儿护理 夏季选择什么样的衣服
    五六岁孩子“行为能力倒退”是怎么回事
    宝宝上幼儿园 家长如何了解幼儿园的一天
    孩子拖拉爱磨蹭,家长不妨试试这5招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1岁宝宝的安全感建立期,父母要多陪伴多宠溺
    最高法:疫情期间“熊孩子”用父母账户打赏主播怎么办?
    先学拼音还是先学英语?妈妈们应该先搞明白这一件事
    夏季带孩子去户外,一定准备好这三点
    母乳喂养宣传日 “母乳喂养,给宝宝更多保护”
    饭渣宝宝的救星 10大妙法解决我们的孩子吃饭坐不住
    查字典网整理 8条安全隐患请牢记 安全面前无小事
    3岁宝宝的语言表达力培养 正确引导的5个方法
    短视频+教育”成新方向 字节跳动的“教育王国”已现雏形
    如厕训练的时机掌握好,独立好习惯轻松养成
    3—4岁逻辑思维敏感期 家长如何培养
    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年底前必须完成
    宝宝人生第一次体检,都要注意什么
    应酬场合上不适合把孩子托付给这三种人
    小孩子也应该掌握的27个最基本的餐桌礼仪!
    养成这六种学习习惯,才是真正优秀的学生
    孩子16岁前父母做完这四件事,将来的孩子就没有将来的希望了!
    不满8周岁的游戏支付或打赏,或将全额返还
    大热天,坐月子到底能不能开空调?
    男童玩健身器材导致截肢,监护人一秒都不可分心
    新生儿“举手”睡姿要纠正吗?投降式睡姿学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