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如何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个性培养 >家长应该如何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

家长应该如何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

2020-09-10

妈妈可千万不能凡事都宠着孩子,因为孩子总有面对挫折的时候。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教孩子来学会坦然面对挫折呢?

故意让孩子受挫注定是个错误。任由一个婴儿哭泣而不把他抱在怀里安慰、剥夺年龄稍大的孩子和父母亲密的时刻或者拿走属于他的一份礼物,这些都是过去的父母为了不惯坏孩子、为了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而惯用的伎俩。这些方法都被证明是毫无效果的。

孩子面对挫折时会特别敏感。任何阻止他的欲望得到满足的延迟行为都会让他无法容忍,这种缺失让他焦虑不安,于是他可能会通过依赖某种东西(酒精、毒品、烟草、性和一些强迫性的行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也可能对这种缺失无动于衷,学会否认自己的需求。

有些人看到,只要孩子要求,我就会喂奶,而且我对孩子的需求尽量给予满足,绝对不让他独自在房间里哭泣。于是,他们都信誓旦旦地对我说,我会把孩子娇惯成无法坦然面对挫折的弱者。可事实上,我观察到我的两个孩子都能非常有效地处理挫折,甚至可以说,以他们的年龄能有那样的表现相当令人惊讶。

在瑞典,曾经有这样一项实验证明:设定糖果日对减少孩子的龋齿有显著的效果。也就是说,孩子只能在一周的某一天吃糖果,而其他6天绝对不允许吃。我觉得这个主意非常有意思,不仅因为它能减少孩子的龋齿,还因为这种法是在设定一个和甜食相关却不常见的界限。

于是,我向我四岁和两岁半的孩子提出了这个建议。

我们选择的日子是周六。所有家人都被告知只有这一天才是糖果日,而且无论奶奶还是舅舅都绝对不可以过分地引诱他们。如果他们某天得到一些糖果,我们就会建议他们把这些糖果保留到周六再吃。如果他们立刻吃掉的话,我也不会批评他们,而是让他们知道我会不高兴。一般来说,这就足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限制了。我只需要表示我不赞同就行了,既不会惩罚他们,也不会对他们怒吼。他们知道他们不需要服从我,因为我们之间达成了协议。在大多数情况下,玛戈得到糖果时都会把糖果交给我保管,等到糖果日再享用。有时,我也看到她急匆匆地把糖果塞进嘴里,或者冲进她自己的房间,把糖果藏在一个不容易被发现的角落。偷吃一两颗糖果对他们学习克制欲望来说并没有多么不良的影响。然而,她应该感受到自己有选择吃或者保存起来的自由。否则,她会觉得这种剥夺是外界强加给她的!

连两岁半的阿德里安都小心翼翼地藏好了从保姆那里得到的三颗糖果,要等到周六再吃。还有一次,他把在餐馆收到的棒棒糖揣在怀里,回家后,他和姐姐一起把棒棒糖交给我保管。不过,周六(四天以后)一起床,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要我的棒棒糖。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与“家长应该如何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相关文章
头脑特工队 情绪管理
头脑特工队五种情绪是什么
逗孩子的陋习
孩子依恋妈妈的四种模式
轻度自闭症孩子的特征
看过“家长应该如何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还看
儿童应该拥有更多的权利
学习都学不好,怎么谈得上优秀呢?
怎样培养一个人的自我认同感
孩子的言论自由与集会自由
教育时不要轻易改变孩子的个性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这样教育能使孩子更乐观
    这样培养孩子无限的可能性
    不要夺去孩子的挑战精神
    如何让孩子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孩子是什么时候学会欺骗的?
    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害羞
    如何对儿童气质进行分类
    爸妈常吵架有害孩子的健康?
    养成教育宜早不宜晚
    人的行为习惯是个性最生动的表现
    与朋友相处要为对方留面子
    园内受伤,幼儿园是否承担责任
    家长要重视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
    检视孩子内向的原因
    别让优越的家庭条件害了孩子
    游戏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活动
    怎样培养一个人的自我认同感
    未成熟主体“可塑性强”的特点
    儿童教育的心理学小常识
    声音可以塑造人的形象
    培养孩子亲近自然亲近土地
    科学检验宝宝是不是内向性格
    如何调整孩子输不起的个性
    锻炼孩子锲而不舍的品质
    幼儿心理教育要注意遵循的原则
    不同年龄段的内向宝宝不同对待
    帮助孩子发展利他行为制定的计划
    儿童应该拥有更多的权利
    对待宝宝的错误方法:用负面言辞批判孩子
    长时间开空调 污染最伤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