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自我意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有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在宝宝熟睡时,在他的鼻子上抹上胭脂,宝宝醒来后,让他照镜子。结果发现:有些15个月大的宝宝会看着镜子,摸自己抹了胭脂的鼻子,而大部分宝宝都要在21个月以后才出现这种行为。针对年龄的宝宝,妈妈们应该怎样通过照镜子帮助他认识自己呢?
1-2岁的宝宝:用照镜子吸引注意力
1-2岁的宝宝对自我还没有很清晰的认识,但是看到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宝宝他就会高兴的拍拍手,迫不及待地要跟别人玩耍。
妈妈们可以利用宝宝对同龄人的好奇心,多给宝宝照镜子,跟他说:妈妈给宝宝带来一个新朋友,看他跟宝宝一样可爱呢!虽然这个时候他还不能意识到镜子里的宝宝就是自己,但是看到新朋友,他会好奇地用手去默默镜子里的自己,用手拍打来为吸引对方的注意,高兴地模仿镜子里宝宝的动作,这样可以提高宝宝的运动能力,还能促进他视觉、触觉、听觉的发育。
平时,妈妈给宝宝穿衣服的时候,可以把他带到镜子前,让宝宝跟这位新朋友一起穿衣服,或者在宝宝刚睡醒的时候,把镜子放在他面前,让他跟这位新朋友打打招呼等等。这样让他形成习惯,宝宝慢慢长大,也会开始发现这个新朋友总是跟自己做一样的动作,逐渐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
2~3岁的宝宝:通过照镜子认识自己
2-3岁的宝宝会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也知道其实镜子里的新朋友就是自己了,这时候他会好奇地观察自己为什么长这样,哪里跟妈妈不一样等等。
这个时候,妈妈们就要开始引导宝宝,让他通过照镜子开始认识自己。妈妈可以跟宝宝一起坐在镜子前,指着镜子里的影像对他说:这是妈妈,这是宝宝。宝宝明白了镜子里是谁之后,在慢慢地带他认识自己的五官,指着眼睛说:这是宝宝的眼睛,宝宝有两只眼睛,跟妈妈一样等等。
宝宝清楚地认识了五官之后,可以不时地问问他:告诉妈妈,宝宝的眼睛在哪里呢?让他用手指出自己的眼睛,加深他的学习。
3岁以后的宝宝:用照镜子的原理评价自己
宝宝从3岁开始自我意识也会慢慢提升,开始从生理层面进入社会层面,他们开始从外貌、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认识和评价自己。这个过程中,怎样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面镜子
宝宝还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还不知道怎样判断对错,但是聪明的宝宝已经懂得听爸爸妈妈的评价来判断自己了。如果爸爸妈妈夸他:宝宝好聪明呀!,他就会高兴地认为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这个时候,家长很自然地成为第一面镜子。
家长们要积极地评价宝宝,帮助他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但是还要注意,对宝宝的态度和评价要保持一致哦!如果爸爸总是夸宝宝真乖!,而妈妈却时常责怪他你真不听话,一点都不乖!,这样宝宝就会疑惑了:到底我是乖,还是不乖呢?
爸爸妈妈的评价前后差异很大,宝宝就很难正确认识自己了。其实在不得不批评宝宝的时候,不妨这样说:宝宝一直都很乖,但是如果宝宝每天都能听话,就更乖了!宝宝想不想变得更乖呀?这样宝宝就会觉得我是很乖的,所以要听话!
让宝宝成为自己的镜子
宝宝学会从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如果爸爸妈妈或老师总是夸他能干,他就会觉得骄傲,以为自己什么事都可以做。从别人善意的表扬中,宝宝是没办法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的,所以家长们要引导他,教会宝宝如何正视自己。
有时候,宝宝的不足就像鼻子上的红点一样,别人看得很清楚,孩子自己不知道。如果发现宝宝做错事,爸爸妈妈要帮他分析原因。比如宝宝觉得自己很能干,抢着要收拾碗筷,结果把碗打碎了。这时候家长要怎么做呢?妈妈可不要冲动地说宝宝笨手笨脚哟,可以安静地问宝宝:你觉得你这样做对吗?宝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在细心地教导他:宝宝还小,虽然老师夸你能干,但是宝宝不是全部事情都会做,还有好多东西要学习呢,知道吗?
家长在合适的时候帮助宝宝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帮他及时地改正。时间就了,宝宝就会学着爸爸妈妈引导地思路,逐渐正视自己,成为了自己的镜子,也懂得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带孩子去玩哈哈镜
有时候,周围人对宝宝言过其实的表扬或过分的指责,就仿佛照哈哈镜,会使宝宝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认识。如果宝宝在幼儿园里被小朋友嘲笑,总是说他是小笨猪,时间久了,他就会认为:其他小朋友都说我笨,他们都比我聪明,我什么都不会这样的心理暗示可是很容易让宝宝养成自卑的性格。
要教会宝宝理性的认清自己,爸爸妈妈不妨带他去玩哈哈镜,让宝宝看到自己在镜子里变形扭曲的形象,在让他看看平面镜里的自己,借机会跟他解释:妈妈告诉你,有时候别人说宝宝很笨,其实就像哈哈镜一样,不是真实的,其实宝宝可聪明了,一点也不笨,知道吗?
爸爸妈妈正确的引导,可以帮助宝宝形成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正确的自我意识。平时,也要鼓励宝宝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多跟小朋友玩耍,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也会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照镜子可有不少学问呢,不同角度的镜子可以帮助宝宝更全面的认识自我,宝宝从小养成照镜子的习惯,在以后的成长中,会更懂得自我提高,与人相处等等。爸爸妈妈们,快带宝宝一起来照镜子吧!
上一篇:父母需如何满足宝宝的独立感呢
下一篇:千万别让孩子成为大话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