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爱让孩子更聪明更健康!-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个性培养 >爸爸的爱让孩子更聪明更健康!

爸爸的爱让孩子更聪明更健康!

2020-09-04

父亲角色缺失,是很多家庭面临的问题,然而我们不难发现,缺少父爱的孩子,性格孤僻自卑感强烈,研究表明,爸爸的爱让孩子更聪明更健康!

美国有位叫乔治曼斯尔的海员,在儿子刚出生不久便出海远航。3年后,他回到家里时吃惊地看到儿子举止古怪,性格孤僻,自卑感很强,看不到一点天真活泼的孩童形象,这是由于婴幼儿长期缺少父爱所表现的特有症状。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哭闹、易惊、烦躁、抑郁、多愁善感等症状。有人称这些症状为缺乏父爱综合征。

研究表明,与母爱相比,父爱对孩子智力影响更大,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生活独立感、学习自信心方面占优势。而那些长期生活在女性群中的儿童,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很容易出现偏差,例如易担惊受怕、烦躁不安、精神抑郁、多愁善感,久而久之,男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女性化,缺乏应有的男子气。

那么,获得父爱对女孩会有什么影响呢?前苏联心理学家证实,由于父亲的形象是力量的象征,勇敢、果断、豪爽、眼界开阔、事业心强,所以女孩子受了这些影响,会更严肃认真地对待生活和事业。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从孩子出生就已经开始,不管是在家里或是在其他陌生的场合,婴幼儿和儿童都渴望得到父亲的爱抚。

另外,父爱的教育作用又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能给孩子潜移默化地树立一种群体意识,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因此,父爱绝不是母爱所能代替的。

幼儿心理学家格塞尔曾指出: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所做的大量调查表明没有父爱的家庭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孩子性格心理的缺陷。所以,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存在,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爱,其意义在于使孩子有一种心理寄托,获得安全感,正常健康地成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既需要母爱,又需要父爱。孩子渴望父爱同渴望母爱一样。那么,做父亲的怎样满足孩子对父爱的需求呢?

1.要学会照料孩子。不管工作多么忙,下班回家也要先抱抱孩子,要协助妻子给孩子洗澡、换尿布、帮助孩子洗脸、刷牙、整理床铺、穿脱衣服。

2.要随时注意接近孩子。多和孩子交谈,倾听他对你的讲话;一有机会便带领孩子到公园、郊外游玩。

3.要做孩子的玩耍伙伴。常和孩子玩耍,这是与孩子交流的最好机会。多跟孩子一起游戏,使自己归真返朴,回到童年,让自己进入孩子的玩伴角色,认同和遵守孩子们的游戏规则。这样,父亲和孩子是玩伴,是朋友,使孩子深深感到父爱的温暖。

4.让孩子精神宽松愉快。在家里,不要强行让孩子规规矩矩地不吵不闹;不能因工作忙而厌烦孩子;更不能因工作不顺心而回到家里就向孩子发脾气。应时刻把爱心献给孩子,让孩子精神宽松愉快。

总之,在人类丰富而复杂的感情世界中,父爱也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感情。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父亲应热爱自己的孩子,充分满足孩子对父爱的需求。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与“爸爸的爱让孩子更聪明更健康!”相关文章
头脑特工队 情绪管理
头脑特工队五种情绪是什么
逗孩子的陋习
孩子依恋妈妈的四种模式
轻度自闭症孩子的特征
看过“爸爸的爱让孩子更聪明更健康!”还看
万万没想到,这才是孩子起跑线!
父母教育乏力,多半是心态出了问题
孩子将来性格好不好,3岁前的培养很重要!
如何让孩子乐观向上?记住这4点
好胜心强的孩子,往往受这2大因素影响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宝宝晚上为什么睡不着?
    我是普通人,绝对不能再生一个孩子
    春节食物吃得不好容易便秘,如何缓解便秘?
    孩子害怕一个人睡觉怎么办 家长应该正确引导
    孩子们害怕的这些事情 父母做好科学引导
    孩子唱歌走调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引起思维活动的兴趣
    听话的孩子才是乖孩子吗
    怎样训练孩子的语言发育?
    有几件事,幼小衔接时千万要慎重
    谢楠边陪儿子看动画边教情绪管理 吴所谓秒解套路
    脚后跟疼怎么样?
    睡眠训练可以做吗?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不知道触摸,坑吧!解读触摸“误解”
    北京学区房成交太快,为了孩子投资千万赶上“末班车”
    小方熊猫解读:孩子启蒙英语第一节课,家长应该这样做
    孩子超过5岁,就不要再没收压岁钱了!
    新生儿出生5天后,因母亲的强迫症而惨不忍睹的婴儿
    哺乳中的某些食物不吃,有些不吃
    五一劳动节,如何培养孩子的家务劳动习惯?
    唱响劳动者的奋斗之歌——写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
    午睡超一小时 醒来为何会困乏?
    小学数学凑十法和破十法儿歌,简单又好记!
    宝宝辅食添加 避开六个误区
    这些“赌气话”直戳孩子内心,千万别再说了!
    让孩子哭也是一种培养
    高敏感度儿童脾气暴躁 家长学会如何与其相处
    新生儿打嗝的十种处理方法
    疫情肆虐中降生的新生命,美国妈妈在西班牙产子的故事
    张文宏:如何判断饮食结构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