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有很多益处,但在教育上自然也会有许多独子家庭碰不到的问题。今天就来说说我自己的心得(为方便起见,在文中我将第一个孩子成为‘长子’,第二个孩子成为‘幼子’,不论男女,均以‘他’表示):
一、新生儿(幼子)出生前后:
1. 在幼子出生前帮助长子做好接纳弟妹的心理准备
为避免新生儿的到来让长子产生‘被冷落’的感觉,在幼子出生前,父母要有意识地向长子说明,告诉他,新生儿是个小宝宝,在日常生活中会需要爸爸妈妈更多的照顾,但爸爸妈妈两个都爱。也许此时长子还只有1-2岁,千万不要以为他们还小而将他置身于这个重要的“家庭项目”之外。在怀孕期间,妈妈可以带着长子一起想象将要到来的小宝宝,摸摸隆起的肚子,与肚中的弟妹说说话,让长子与父母一起参与期待新生命的到来。
2. 刻意营造与长子单独相处的时间
幼子的出生容易让父母被新生儿弄得团团转,虽非主观意愿,但还是容易让长子觉得在父母眼里只有小宝宝,他不再重要。所以要经常刻意营造与长子单独相处的机会,让他成为这段单独相处时间内的主角和中心,让他感觉到父母的爱,感到自己也很重要,以便更容易地接受与弟/妹分享父母。
二、以后的成长过程中:
1. 公平对待
两个孩子之间很容产生嫉妒,避免嫉妒的最好方法就是父母的公平对待。这主要有两点:“避免袒护弱者”和“男女平等”。
同情弱者是人的天性,习惯中父母容易“包庇”幼子,很自然地为他找到“他还小”的借口,这就容易让长子觉得父母偏心,甚至会迁怒弟妹。所以这是父母要留心克服的‘袒护幼子’的自然反应。无论是长子还是幼子,若是一方犯错,父母都应该批评或惩罚,尽管方式可以不同。
比如两个孩子争抢玩具,父母不能一味要求长子谦让幼子,而是要问明情况,若是长子正在玩的玩具,那就要告诉幼子,不能共同玩的玩具就要遵守先来后到的原则,等长子玩过后再给他;同时告诉长子,玩具要分享,玩过一阵后,要给幼子玩。如果幼子很小,道理还是要说,一来孩子的灵性远远超出父母的想象,二来这也是说给长子听的道理,然后父母可以让幼子暂时远离长子。
说到“男女平等”,这主要是针对中国的传统意识,在法国一般没有歧视女孩的现象,很多法国爸爸还特别钟爱女儿。所以中国的一些父母或老人就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两个孩子的相处,尤其是童年时期,难免时有争吵,重要的是,要让两个孩子都体会到,他们在父母眼中是平等的,父母对他们的爱是一样的。
2. 拒绝比较
比较可谓人之天性,不经意中会把两个孩子进行比较,那就请你将比较放在你的心里,或者夫妻之间闭门谈谈,切忌不要在孩子面前将他们进行比较。比较会伤害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容易引发他们之间的竞争和嫉妒。特别是在被比较中处于劣势的那一个更容易失去自信,并对另一个手足产生不满,因为他会觉得是另一个夺走了父母对他的爱和信任。
曾有一位奶奶对她2岁的小孙女说:“你扔东西,奶奶不喜欢你了,奶奶喜欢哥哥。”听起来似乎没什么,但事后有一天小孙女说:“奶奶不喜欢我,奶奶喜欢哥哥。”其实奶奶的本意并非要让孙女有这种想法,而且奶奶认为她的比较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殊不知,孩子的感受完全不同。其实奶奶根本不应该加那句“奶奶喜欢哥哥“的话,而奶奶的话如果是另一种说法或许更好:“奶奶不喜欢你扔东西。”或者“奶奶很喜欢你,但你扔东西的时候,奶奶就不喜欢了。”
等孩子上学以后,父母就更不能将两个孩子的学习进行横向比较,而是应该针对每个孩子自己的纵向发展进行比较,指出他的进步或退步。如果发生孩子拿自己与兄弟姐妹做比较,此时父母应该尽力阻止他们进行简单的比较,可以让他们说说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让自傲的那个看到别人身上也有闪光的地方;让自卑的那个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有不足。
3. 接受不同
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即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两个孩子。他们可以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容貌,不同的兴趣爱好,等等。接受不同就是要尊重他们的不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在一个孩子身上行得通的方法并非一定适合另一个,即便他们是手足。父母要学会观察孩子,尤其不要将在长子身上成功的经验盲目地复制到幼子身上。
4. 协调平衡
两个孩子的家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通常直到幼子进入青春期),因为年龄的关系,容易产生长子指挥幼子的情形。父母要细心观察,若长子有过分包办之时,应适时协调,告诉长子,要给予幼子长大的空间,让幼子学习处理和决定自己的事;同时也应该开导幼子,不要一味地依赖长子,自己的事要自己先动脑并尽力完成,有困难时再向长子或父母求助。
(当然不排斥有些家庭长子性格温和而幼子性格强悍,没有出现上述情况。但也会有其它权力不平衡的状况,这就需要父母有意识地来协调。)
如果父母能够在两个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做到以上这几点,那么我想就可以看到一对相亲相爱,互相帮助的手足。在漫漫人生路上,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上,知道有这么一双可以相互携手依赖的孩子,难道不是父母老来最大的安慰吗?
上一篇:要生二胎如何和老大解析
下一篇:要生二胎如何和老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