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使用学步车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安全知识 >出行安全 >宝宝使用学步车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宝宝使用学步车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2016-12-24

宝宝八九个月开始蹒跚学步。走路使宝宝变为一个好动、活泼、不知疲倦的人。他可以不求助别人,走进自己感兴趣的陌生之地看个究竟,获得许多经验。

市场上销售的学步车为宝宝学走路提供了便利和安全。那么,宝宝使用学步车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学步车自身要安全

1、卫生:宝宝双手能触摸到的地方必须保持干净,防止病从口入。

2、牢固:学步车的各部位要坚牢,以防在碰撞过程中发生车体损坏、车轮脱落等事故。

3、高度要适中。

4、车轮不要过滑。

二、环境要安全

1、要为宝宝创造一个练习走路的空间,这一空间与宝宝不应该去的地方应有一障碍物阻挡。

2、地面不要过滑,不要有坡度。因为宝宝的腿已很有劲,速度一快,学行车碰到物体上会伤着宝宝。

3、要把四周带棱的东西拿开,避免学步空间内家具凹进凸出。宝宝手能够到处的小物品要拿走,以防宝宝将异物放入嘴里。

三、家长自身注意的问题

1、不要把学步车当成宝宝的临时保姆,在宝宝学步期间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要随时保护。宝宝学步的时间不宜过长,这是因为宝宝骨骼中含钙少,胶质多,故骨骼较软,承受力弱,易变形。此外,由于宝宝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尚未完善,练步时间长易开成高平足。

2、宝宝的穿着不宜过多。

3、宝宝排尿后再练习,可撤掉尿布,减轻下身负担。

最后说明一点,佝偻病患儿、过胖儿、低体重儿不要急于学步,如果需要用学步车,时间宜适当缩短。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与“宝宝使用学步车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相关文章
孕妈妈挤地铁公交该怎么办?
蔡少芬搭机险流产 孕妇如何乘飞机
带孩子坐火车五大注意事项
马路灰尘对宝宝健康危害大
盛夏应预防儿童车内中暑
如何预防儿童意外溺水
给BB的乘车安全上把锁
宝宝平安度夏的意外防护大全
看过“宝宝使用学步车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还看
给BB的乘车安全上把锁
职场孕妈乘地铁要小心“地铁病”
铭记那些数字,因为它们本来可以避免
放开那个宝宝,让安全座椅来!
安全座椅,安全也需要正确激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香港测出9款婴儿奶粉有致癌物质 15款样本均含有污染物氯丙二醇
    教会孩子别跟“陌生人”走,做好这4件事才是关键
    外婆去打麻将 重庆11月大婴儿喉咙卡糖窒息身亡
    4岁小女孩为蜗牛撑伞 网友称赞“太温暖”
    不满100天的宝宝,这五件事别对TA做
    孩子不喜欢父母,家长需从以下几点修复亲子关系
    顾方舟获感动中国人物 “糖丸爷爷”一生只做一件事
    育儿知识:宝宝饮食如何添加油?
    新生儿的皮肤都很娇嫩,宝爸妈应该这样护理保护他的皮肤
    你的孩子是自卑型人格吗 ?这3招帮助孩子重拾自信
    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要学会锻炼孩子大脑潜能的这4个方法
    “秋老虎”蛮横霸道 帮助孩子躲避秋老虎的伤害
    给予宝宝积极关注与回应尤为重要 2岁前宝妈要这样做
    5岁儿童患上颈椎病 根源在于沉迷平板电脑
    一家三口“午睡照”火了,这届家长真难带
    为什么孩子听老师的话却不听家长的话 看心理专家的总结
    一位妈妈这样说,“好想再生个孩子,天天辅导他写作业“
    控制欲强的家长,毁了孩子也葬送了自己
    喂食辅食不是越早越好,家长育儿不能自以为是
    未成年人开房需向警方报备!杭州出台未成年人“三不宜”
    少年因嘴臭被同学嫌弃,好的生活习惯需要从小培养
    香港消委会近日公布,境内15款婴幼儿配方奶粉全部有问题!
    担心孩子幼儿园打小朋友 入园前要正确引导
    半岁宝宝吃“辅食”中毒,这5种食物真不能当辅食吃
    查字典网小编推荐阅读:《哇!历史原来是这样》
    一岁宝宝如何吃饭?新父母可以参考这些原则。
    养儿子和养女儿的区别:女儿是小棉袄,儿子就是军大衣
    李彦宏这样慈祥老爸很成功 好的家庭教育最丰厚的养料
    阅读启蒙从小开启,不要错过启蒙关键期
    告家长书:幼儿园夏季保健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