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机器人》-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教案 >艺术教案 >大班美术教案《机器人》

大班美术教案《机器人》

2019-08-0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调动幼儿思维,提高想象力及创造力。

2、学习创造性地表现机器人的形象,巩固幼儿对涂色技巧的掌握。

3、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重难点:

此次活动的重点在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造性地画也自己心目中的机器人形象。

难点在于如何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活动准备:

机器人范画一张,画纸、彩色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范画,引出活动内容——学画机器人。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范画并讨论:机器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和人一样有头、身体、四肢、五官等)

2、说一说:你心中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

它的头(身体、四肢、五官等)是什么形状的?

(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等)

3、进一步启发幼儿:

机器人的各部分可不可以像我们身边的某样东西,或是种小动物(植物)呢?

引导幼儿大胆出如:头像电饭锅、眼睛像鱼、手臂像枪、腿像……,想象出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机器人。

4、动手作画,教师进行指导。

提醒幼儿:

1)我们要画一个身体强壮的机器人,不要画得太小;

2)用单色笔勾画轮廓,注意保持画面整洁;

3)涂争色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涂,不要涂到轮廓线外。

(三)结束部分,评价作品

从构图及色彩等方面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

先请幼儿互评,最后教师小结。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与“大班美术教案《机器人》”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优质课教案《网鱼》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彩陶的新衣
大班优秀美术公开课教案《过年了
小班音乐优质教案《歌曲苹果歌》
幼儿小班音乐教案《大风和秋叶》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音乐教案《打气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音乐教案《谁会
小班幼儿音乐教案《我们大家做得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小小动物出来
小班音乐教案《大象和小鸟》
看过“大班美术教案《机器人》”还看
大班艺术教案:蛙声十里—幼儿园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画画大老虎
大班绘画教案:今天的我—幼儿园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明亮的眼睛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我亲爱的老
猜你喜欢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自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风来了
大班歌曲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吹
小班智力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表
小班主题教案《海豚》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小
小班健康教案《不挑食》
小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红车
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这是小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秋
小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走
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找朋友
小班游戏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快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好玩的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和许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猜猜你
中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天气预
大班体育游戏教案《有趣的青蛙跳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送图形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5以内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青蛙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测量》
大班健康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爱
小班体育游戏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角色游戏教案《蛋糕店》
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娃娃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雷公公
小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彩链真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整理书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青蛙唱
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蜻蜓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小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大
大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打保龄
小班游戏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好
小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会吃
小班安全教案《假期里的安全》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空气娃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咳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蔬果沉
中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幸福的
小班美术教案《太阳宝宝穿新衣》
小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紧急电
小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3
中班社会教案《制作七彩泡菜》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造皮球
大班安全教案《十字路口的安全》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比一比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鞋子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