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孩子们上了一个语言活动:《晒太阳》,儿歌的内容是这样的:冬天的太阳,大家都喜欢。小狗和小羊,快来晒太阳,晒的脸儿红彤彤,晒的身上暖洋洋。。刚开始我预设的问题是你喜欢怎样的天气?我以为孩子们都会说有太阳的天气。,可问题提下去,孩子们说出了许多不一样的答案,有下雪天,有下雨天,有说不出太阳的天气。当孩子们说到下雪天的时候,很多孩子在座位上说,因为下雪天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我当时一听,觉的自己的问题提的有些偏了,忙改过来,说:那你们喜欢出太阳的天气吗?大部分孩子说喜欢,可有的孩子就是不依不饶说:我喜欢下雨的天气。,当时我自认聪明的说:请你下课后告诉我你为什么喜欢下雨的天气,好吗?,那个孩子本来和想说,却被我制止,然后跟着我一起来学这首儿歌。课后,我总觉的自己在前面这个环节处理的不顺。
我刚开始的问题提的范围太大了,所以孩子们的回答没有回到这首儿歌上来,如果我提问的指向性再强一些,问题设计:你喜欢冬天的太阳吗?那么孩子们就可能会想到冬天天冷,太阳晒在身上很暖和,所以会说喜欢冬天的太阳。那么我在课堂中既然已经提问你喜欢什么天气时,孩子们想说的很多,那我何不满足孩子们讲的愿望而再把问题转移到那你喜欢冬天的太阳吗,如果这样我想课堂会生动的多。一堂课虽然有主要的内容和目标但随机中产生的一些有利幼儿发展的因素把它因势利导才能真正的把工作做好,这是我的一点想法。
上一篇:让孩子快乐地听、快乐地看、快乐地
下一篇:小班语言活动《小老鼠做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