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槟榔树下摇网床》曲调旋律轻柔、舒缓,容易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非常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欣赏需要。《指南》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本次活动,教师通过调动幼儿多种感官,使其充分感知音乐,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体现“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并感受歌曲优雅、恬静的韵味。
2.借助图谱及动作学习用声音表现歌唱力度的变化。
3.愿意进行表演唱,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唱的快乐。
活动准备
网床、海边场景图、宝宝玩具、笔、音乐。
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海边嬉戏》
师:孩子们,我们到海滩边去玩吧!(捡贝壳、踩沙滩、做游戏……)
分析:该环节采甬海边嬉戏律动进场。引导孩子们经验再现,体验海边嬉戏的快乐。
2.学习结尾部分的歌词(难点前置)
(1)教师清唱后半部分歌曲。
师:你们看过大海吗?
幼:我去海南旅游的时候看过大海。
师:那大海边会有什么声音呢?
幼:海浪的声音、海鸥的叫声、海风的声音……(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原来大海边有那么多好听的声音啊!现在我们听一听,在大海边到底会听到什么声音呢?(唱结尾部分“浪推浪”。)
师:听到了什么声音呀?
幼:浪声、浪推浪的声音。
(2)教师再次演唱。
师:哦!听到了“浪推浪”的声音,“浪推浪”推了几次啊?
幼:两次、三次、四次……
师:我们仔细听一听,“浪推浪”到底推了几次?(教师再次演唱。)
分析:该环节让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教师的演唱,随后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
师(小结):原来“浪推浪”,推了四次。我们试着唱一唱。(教师边唱歌曲边画图谱。)
(3)借助图谱及动作学唱
师:你们发现浪花有什么秘密吗?(教师边说边引导幼儿看图谱。)
幼儿:浪花越来越小了。
师:浪花越来越小,我们唱的声音也要越来越小。现在我们用越来越小的声音来唱一唱吧!
分析:该环节借助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演唱过程中声音力度的变化。
师:刚刚有的小朋友一边唱还一边做起了浪花的动作。谁愿意用动作来表现浪花呢?(教师邀请一位幼儿,随音乐做动作。)
师(小结):浪花声音越来越小,动作也要越来越轻柔。现在你们就是一朵朵小浪花,找个空地方,准备好了!(幼儿演唱并随音乐做动作。)
师:大海边一阵海风又吹来了,两朵浪花会怎样呢?
幼:碰在一起。
师:两朵浪花碰在一起什么样子?谁来用动作表演一下?(请个别幼儿表演。)
(教师让幼儿自由两两结伴,随音乐玩浪花游戏。)
师:海风越吹越猛,卷起了许多许多浪花,它们碰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呢?
分析:教师把个体创造和群体合作紧密结合,既尊重个体发展,又注重群体合作,使孩子在学唱中分享游戏的喜悦。
3.学唱歌曲前半部分并完整演唱
(1)教师完整演唱。
师:浪推浪,推到了沙滩上,又推到了大树下。咦,这是两棵什么树呀?
幼:槟榔树。
师:在这两棵槟榔树下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呢!听!
(2)理解、记忆歌词。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呀?(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可逐步出示实物并再次清唱。)
师:(出示宝宝玩具)听到了树下有个小宝宝。小宝宝睡在哪里啊?
幼:睡在网床上。
师:(出示网床)瞧!这是什么呀?
幼:网床。
师:什么颜色?(蓝色)对了,这就是“蓝蓝网床”。宝宝睡在哪里啊?(此环节教师可唱部分难点,让幼儿熟记歌词。)
(3)幼儿跟唱。
师:刚刚你们的浪声可真好听!可是有趣的事老师还想再听一遍,我们再来试一试!
(4)师幼分组唱
师:现在老师来才唱前半部分有趣的事,你们来唱后半部分“浪推浪”。(交换演唱。)
4.结伴表演唱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蓝蓝的网床”,想玩一玩吗?(完整演唱。)
分析:此环节中教师请小明友找到一个好朋友,两入面对面随音乐进行游戏。
5.活动结束
师:嘘!摇床里的小宝宝睡得好香甜啊,因为你们的歌声太美妙了!让我们带着宝宝回家吧!(随音乐离场。)
活动反思
1.图词结合吸引幼儿。图谱教学法是幼儿园歌唱教学的一种常用方式,以直观、形象的图案直接刺激幼儿的视觉,激发幼儿的音乐情绪,突破教学难点,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难点前置,提高教学效果。根据歌曲的特点,采用分段教学法和整体教学法,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为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中采用了难点前置,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情绪,为幼儿更好地掌握、理解歌曲打下了基础。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认识五星红旗
下一篇:大班泥塑活动教案:运用所学过的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