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案例:小精灵到小镇――上学去3-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教案 >语言教案 >活动案例:小精灵到小镇――上学去3

活动案例:小精灵到小镇――上学去3

2016-07-18

活动目标:

1、按要求找出从起点到终点之间多条不同的路线。

2、初步尝试在操作过程中寻找规律,按规律寻找路线。

活动准备:

1、〈热闹小镇〉大游戏图、教师用白板笔、抹布

2、教师自制的〈上学去〉图一和图二、字卡“起点、终点”

3、《上学去》幼儿操作图3张,彩笔,抹布若干

活动流程:

游戏――讲解玩法――幼儿操作――互相检查和欣赏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形式引入课题,为幼儿的实际操作做好铺垫。

游戏1:小蝌蚪找妈妈

玩法:假设小蝌蚪的妈妈在幼儿园的中心点(大圆盘位置),请小朋友扮演小蝌蚪找妈妈。

要求:每组四人走的路线不能相同,不能走重复路线。

(此活动环节引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孩子们通过这个活动,实地体验了从起点到终点的不同路线。作为引入环节,此活动可以在课前完成,老师的指令要清晰简单明了,重点在于让孩子明白寻找路线的“不同”)

游戏2:小精灵到小镇

教师:在〈热闹小镇〉大图的左下角,贴上小精灵图片和字卡“起点”在理发店贴上字卡“终点”,请小朋友帮小精灵一个忙,他该怎样从起点到终点的理发店?

幼儿:手执白板笔直接在大图上画出路线,并大声说自己画的路线经过了哪些建筑物。

教师:刚才两位幼儿为小精灵找的路线不一样,佳佳小朋友画的路线是出门后往下走,经过了建筑工地、消防队、儿童乐园后到达理发店。而明明小朋友画的路线是出门后往上走,经过了服装店、书店、动物园后到达理发店。从起点出发,往上、往下走有不同的路线。

(此活动环节是让孩子在老师自制的大图上画不同的路线。老师的小结很关键,老师引导孩子总结提升出找不同路线时,可以让孩子从起点的上、下、左、右进行思考和尝试,这个游戏为孩子下一步的活动起了很好的铺垫,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二、教师出示自制的教师自制的〈上学去〉图一和图二,简单讲解玩法后,幼儿操作。

1、教师:小精灵搬家了,他搬到脚丫路上了,他每天要上学,从家(起点)到学校(终点),要经过4条街道,1个脚丫就是1条街道,他要经过4个脚丫,请小朋友帮他找找上学路线,用彩笔画出来。

活动案例:小精灵到小镇――上学去31活动案例:小精灵到小镇――上学去32活动案例:小精灵到小镇――上学去33

2、幼儿操作。

3、教师:小精灵又搬家了,他搬到铅笔路上了,他每天要上学,从家(起点)到学校(终点),要经过4(或5、6)条街道,1支铅笔就是1条街道,他要经过4(5、6)支铅笔,小朋友帮他找找上学路线,用彩笔画出来。

4、幼儿操作游戏图,分别画出“从家到学校”经过4支、5支、6支铅笔的不同路线。

要求:每幅小图画一条路线,每幅小图上的路线都要不同。

(此环节教师要给孩子充分的操作时间,教师要鼓励幼儿按要求尽可能多地找出两点之间的不同路线,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幼儿先自检,再互相检查,欣赏同伴的作品。

(此环节教师要提醒幼儿检查路线是否都经过了4条(5条、6条)街道(脚印、铅笔),是否有重复路线。)

四、结束部分。

教师:和小精灵一样,小朋友从家到幼儿园也有不同的路线,今天请小朋友回家走一条与以前不同的路,比较一下哪条路近一些。

(此环节将孩子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去找家与幼儿园之间的不同路线,比较哪条路线更近,更便捷。)

教学延伸活动:此活动后,孩子们对路线有了深刻的理解,他们也非常喜欢画路线图,老师在区域里投放了一些迷宫图供幼儿练习,让幼儿学会找不同路线,让孩子尽可能地去尝试不同的路线,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活动评析:

一、 通盘考虑,灵活授课。

这个活动没有按照教案的安排进行,是老师在对整个单元活动做了通盘考虑后,灵活设计的一节课,效果很好。在刚刚接触思维游戏时,老师们十分严谨地按照教案开展教学,生怕上少一个活动就无法完成目标。经过实践和思考后我们发现,教师对组织形式的把握建立在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上。渐渐地,我们将两个活动合并在一起上,发现孩子更喜欢这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而我们则换来了更多的时间对他们进行复习和个别辅导。经过不断的改进,现在,我们习惯在课前将整个单元的目标、内容和操作材料通盘考虑,然后制定一套特有的教学计划。活动形式也更多地转变成为区域活动和餐后活动等,这些都体现着思维课程的班级特色。而这种灵活性,是对老师一个更高的挑战,要求老师必须熟练掌握这个单元活动的目标、内容、材料等。

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游戏化的教学。

幼儿的心理活动的情绪性极大,认知过程主要受情绪及外界事物所左右,而不受理智支配。活动设计有静有动,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能吸引幼儿,孩子们很感兴趣。通过两个游戏活动,孩子们对“不同路线”有了深刻理解,并知道从起点的各个方位去寻找路线。

三、根据活动需要,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具,在适当的时候出示教具。

在教具选择上,老师是把小精灵到小镇的活动一和三的教具用在了这个活动上,老师还自制了两张大图,是为了让孩子看得更清楚,帮助孩子更好理解教学内容,这些都是在老师熟悉了本单元的目标、内容、材料的基础上做出的变化,一切都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进行思维。

四、注重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

在这个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有鲜明的目标指向性,老师的话语并不多,但效果很好。在思维游戏中,教师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引导者,观察者,记录者。对孩子来说,每一个单元都是全新的体验,他们可能兴奋,也可能缺乏完成的自信,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做好心理调试,对过于兴奋的孩子给予引导,对不自信的孩子给予鼓励。其次,在语言上,教师应注重运用简洁明了的指导语言,提问有明确的指向性,对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避免提出模棱两可的问题。像其他课程一样,在游戏结束时,教师帮助幼儿将游戏中的难点重点进行梳理和提炼对幼儿提升经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在情绪上避免急躁。要明白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种经验的获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因此教师应坦然面对孩子的“错误”,帮助幼儿最终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和规律。

五、培养孩子的自检能力。

这个活动有一个环节是自检,在这个活动的自检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寻找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思维游戏课程十分注重幼儿自检能力的建立,这对幼儿了解自我明确进步方向很有帮助。自检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通常,需要老师先要让孩子明确自检的标准和方法,然后在有监督的条件下自检,再逐步过渡到没有监督的自检。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与“活动案例:小精灵到小镇――上学去3”相关文章
小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故事教案详案
小班上学期语言儿歌教案《绿树叶
小班优质语言教案《公公和冬冬》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云朵
小班优质语言教案《肥皂泡泡》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月亮和星星
小班优秀语言教案《水果宝宝去旅
幼儿小班语言教案《香蕉变变变好
小班语言优质教案详案《公共汽车
小班语言故事教案《小猴请客》含
看过“活动案例:小精灵到小镇――上学去3”还看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捉迷藏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认识水果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小小收藏家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菜地里的歌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向妈妈表达
猜你喜欢
中班健康教案《小鬼当家》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区别单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毛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海马》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一座
小班语言游戏教案《亲一亲》
大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爱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空间方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黄豆爷
小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好玩的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
中班音乐问答歌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安全教案《食品安全》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5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
中班户外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过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大熊的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淘
中班上学期社会教案《家乡真美》
小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给柳树
大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认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和
小班安全教案《和狗玩耍要注意》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打怪兽
大班社会教案《毛线变变变》
大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遇到危
小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快乐小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喜
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走路》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蚂蚁过
大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好玩的
中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跳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美丽的
中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爱的表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心情大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芽》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小仙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有啥不
大班美术教案《蝉》
大班美术教案《树叶添画》
中班角色游戏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社会教案教案《图书笑了》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糖怎么
幼儿园中班优秀社会教案《着火啦
中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找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你看到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梯形》
中班安全教案《危险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