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湿报纸怎样变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教案 >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湿报纸怎样变干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湿报纸怎样变干

2015-11-18

设计意图

一个下雨的清晨,手工区的报纸被雨淋湿了,老师不得已取消了当天的折纸活动,此举引发了孩子们的议论。梓扬说:当我不小心弄湿了哥哥新买的图书时,哥哥急得跳起来。可可说:弄翻的茶水打湿了妹妹的衣袖时,妹妹冷得哭了。帆帆说:我和爸爸坐公交车,司机一个急刹车,爸爸的饮料打湿了手中的报纸,爸爸就没法看报了。原来,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意外,给人们带来了小小的不便。那么,有什么快速、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鼓励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湿报纸怎样变干这个事件为契机,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探索生活中出现的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参与湿报纸变干的系列小实验,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将湿报纸变干,初步了解水遇热变成水蒸气的特性。

2.能在观察的基础上,较为灵活地运用语言、图表展示使湿报纸变干的过程和结果,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3.关注身边的事物特征,乐于动手动脑并体验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1)幼儿已有填写实验记录表的经验;(2)在实验区域中投放过常见的操作工具,幼儿已认识工具名称及其基本使用方法。

2.材料准备:(1)湿报纸、吹风机、海绵、毛巾、台灯、取暖器等操作材料并分类摆放;(2)湿报纸怎样变干实验记录表若干(其中有一张教师用表挂在黑板上,其余的幼儿用表放在操作桌上),每张操作桌上有小盘子一个,内装记号笔和画着操作工具的图卡,长线插座一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调动幼儿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参与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导入语:今天早晨,刘老师的《晨报》被洒出的牛奶溅湿了,没法看,只好又买了一份。小朋友们见过类似的事情吗?

(1)鼓励幼儿调动相关的生活经验,大胆与同伴交谈并自由发言。

(师小结:原来,类似报纸被打湿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常见,而且给人们带来了不便。)

(2)出示湿报纸和一些画着实验工具的图卡,以问题激发幼儿动手实验的兴趣。

师:想想看,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使湿的报纸变干呢?

①幼儿两人为一组,分组讨论。

②幼儿以组为单位,依次选派代表说出自己猜想的方法,其他组员作补充。

(实录1:幼儿纷纷猜想如何使湿报纸变干的方法,并积极发言。伟伟说:我用电吹风,因为它吹干了妈妈的湿头发。琪琪说:我用海绵,因为海绵吸干了我画画时的颜料水。亮亮说:我用微波炉,因为馒头在微波炉里加热时变干了。还有幼儿说用台灯照、太阳晒等方法)。

(3)老师及时用粘贴图卡形式记录在示范用的湿报纸怎样变干实验记录表上,并提议通过实验对这些猜想进行验证。

2.展开实验,合作寻找使湿报纸变干的方法

(1)指导语:怎样使湿报纸变干呢?大家刚才想到了利用许多工具。你们看,老师在实验区域准备了吹风机、海绵、毛巾、台灯、取暖器等工具,你们可以选择自己猜想的其中一个工具,和小组内的伙伴共同进行实验验证,并填好实验记录表。

(2)教师指导幼儿协调好计划实验。

①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与组内同伴共同选定要做的实验1~2个。实验前要有明确的过程中实验员要相互合作,如选用吹风机的小组,可以让一个幼儿拿吹风机,另一个幼儿双手拎着湿报纸上端的两个角配合实验。

②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小组观察记录员要在一旁认真观察湿报纸的变化,在实验方法栏粘贴上相应的实验工具图卡。

③实验结束后,小组观察记录员要如实在实验记录表中记录下实验成果。然后,组员共同查看记录表并交流分享实验的过程与结果。

(3)各小组成员领取湿报纸,到实验区域开始实验(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

(4)实验中教师指导的重点包括四个方面:

①提醒幼儿严格按照自定的实验计划开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小组实验员、观察记录员要相互合作并注意用电安全。

②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提醒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拿取湿报纸,避免撕破;及时给予幼儿帮助,如安排实验顺序等。

③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实验记录表、记录笔等不能随处乱扔;变干的报纸要悬挂在指定的墙角;等等。

④建议幼儿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如选择太阳晒的幼儿发现湿报纸能变干但速度太慢,教师可以启发他们在等待湿报纸变干的过程中,选择其他工具进行实验。

(5)结束实验,小组填写湿报纸怎样变干实验记录表。

3.成果展示。经验迁移

(1)相互交流,鼓励幼儿跟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体验实验后与他人交流、分享的快乐。

(实录2:选择使用吹风机的幼儿,说湿报纸如果离吹风机太近了就容易被吹破,太远了又没有风,只有在适当的距离内吹湿报纸,才能使它又快又好地变干;选择使用干毛巾的幼儿,发现用力擦,湿报纸就变皱了,而平铺在干毛巾上吸干水分反而效果又快又好;选择太阳晒的幼儿发现湿报纸能变干但太慢了,于是同时进行其他实验;小观察记录员则说自己来回观察记录,非常忙。)

(2)师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情感体验,并及时将幼儿的实验成果汇总到示范用的湿报纸怎样变干实验记录表上。

(3)经验迁移:如何利用今天的实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类似报纸打湿的事情,如衣服打湿了、图书打湿了等事情。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方便呢?

①启发幼儿调动生活经验和湿报纸怎样变干实验记录表想象力,大胆讲述,教师对于一些有创意的想法给予肯定。

②归纳幼儿的讲述情况,进一步鼓励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反思

1.选材契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年龄特征。活动从本班幼儿的兴趣点报纸打湿后怎样快速变干入手,有效调动了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

2.为幼儿提供了操作、试验的机会。记录表上粘贴的实验工具图卡,巧妙地调动了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在自己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中解决了身边发生的事件,有效地萌发了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同时,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进行实验操作,探索湿报纸怎样变干并在图表上完成了记录任务,由此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学会用简单的比较、推理等方法去探索事物。

3.活动注重在科学领域中整合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尤其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的培养。让幼儿在获取成功喜悦的同时,既增强了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也发展了合作等多种能力。

摘编自《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11.55~57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与“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湿报纸怎样变干”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小蚂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开到哪儿去》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认识颜色》
小班科学优质教案详案《自然角里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看到的小草》
小班科学游戏教案《颜色躲猫猫》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给小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剥橘子》
小班科学游戏教案《好听的声音》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空气在
看过“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湿报纸怎样变干”还看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家园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保护环境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沉浮游戏
大班科学教案:了解手机是什么
大班社会教案:一年过去了
猜你喜欢
小班美术教案《小花园》
大班美术教案《自行车》
大班安全教案《安全标志》
大班健康教案《游泳小贴士》
大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预防传
大班优质音乐教案《化装舞会》
大班安全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着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
小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花》
大班安全教案《五一安全》
大班下学期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
小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能干的
幼儿园中班健康课详案教案及教学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彩色
中班健康公开课教案《阿嚏》
大班优秀音乐公开课教案《机器人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详案《欢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趣味统
小班优秀科学教案《感知5以内的
中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许
大班健康教案《夹包跑》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比较轻
大班健康教案《身体真灵活》
中班美术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印
中班美术教案《大象》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详案《小熊请客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不一样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企鹅排队》
中班美术教案《狮子王》
中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找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正方形和长方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左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的分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星空》
中班美术教案《手指印画》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一一对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探究溶
大班科学教案教案《6的组成》
大班数学教案《图形碰碰乐》
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快乐的的皮影
小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糖
小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美丽的
中班健康课教案详案《保护牙齿》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鞋子的
小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和垫
小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勇
小班数学教案《配对》
大班健康教案《牙齿上的洞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