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营养搭配学堂-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教案 >健康教案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营养搭配学堂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营养搭配学堂

2015-03-02

【活动目标】

1、观察营养宝塔,初步了解合理的饮食结构。

2、通过谈话和交流,知道不能偏食,要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

3、乐意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营养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教师与幼儿互动谈话,导入游戏。

师:小朋友,今天早晨你们吃了什么早餐?你们最喜欢吃什么?……现在,老师这里有许多好吃的东西,都画在了纸上,你喜欢什么就可以到老师这里随便拿。

2、幼儿自由上台拿小纸片。

3、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都拿了哪些食物。

4、教师小结,提出疑惑。

小朋友们喜欢吃的东西真多,有的也是老师喜欢吃的,那你们知道这些东西吃了合适吗?哪些东西应该多吃?哪些东西又应该少吃呢?

二、营养大学堂。

1、观察营养宝塔。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看营养结构图。

2、互动交流:

谁能告诉大家我们每天吃的最多的应该是什么?(米饭、馒头、面包和面条,还有玉米等)

的确,这些粮食做的食物可以让我们长力气。那么,吃的第二多的是什么?(蔬菜、水果)

比蔬菜、水果吃得少一些的是什么?(牛奶、鸡蛋、鱼、肉……)

吃得最少的又应该是什么?(巧克力这样的甜食和一些油炸的食品。)

老师还要告诉大家我们每天吃东西也要讲规律。也就是“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得少”。

三、我的营养食谱。

1、设计一张营养食谱,向同伴介绍。

2、选择几份典型的食谱,引导幼儿讨论他们设计得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健康。经讨论合格的食谱教师盖上“健康印章”。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与“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营养搭配学堂”相关文章
中班健康公开课教案《鞋子配对》
大班上学期健康教案《我们的鼻子
小班幼儿健康教案《我会穿鞋》含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育教案《认识手
小班上学期健康教案《多喝开水(
小班健康公开课教案详案《钻山洞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身体的秘密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圆圆瘦了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这些食物更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食物精灵
看过“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营养搭配学堂”还看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椅子的玩法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交通游戏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受伤的小熊
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小小脚印
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吸尘器
猜你喜欢
中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美
大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食品安
大班社会教案教案《学习整理小书
中班美术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漂
中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谁
大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节
小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小
中班音乐游戏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图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爷爷一
中班健康教案详案《拥有美丽的眼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数蛤蟆
小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我
大班安全教案《安全过马路》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蝌蚪
中班社会教案《动物》
中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谁
中班健康教案《顶沙包》
大班健康教案详案《快乐平衡台》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比较物
小班社会游戏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图
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大雨小
中班安全教案《小心!危险》
中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西瓜》
中班自主游戏教案《勇敢的小猴子
大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悯
小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下
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中
中班数学教案详案《认识左右》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纸花开
中班安全教案《吃药安全》
中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小
小班数学教案《按颜色分类》
小班数学教案评价及教学反思《小
中班体育游戏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有趣的表情》
中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蚂
大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身体的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动的
小班音乐教案《爱唱歌的小青蛙》
中班数学教案《变成一样多》
中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认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人
中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夏
中班美术教案《小狗闹春》
小班表演游戏教案《三只羊》
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两只老
中班健康教案《指甲长长了》
中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