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青蛙捉害虫-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教案 >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青蛙捉害虫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青蛙捉害虫

2015-02-02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巡逻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学习了4以内数的分解组成后,初步理解数量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4以内的数量小,不能很好地体现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5有4种分法,可以让幼儿很好地感知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使幼儿掌握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以便在以后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时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活动目的:

1.在游戏活动中感知5的组成,并尝试进行记录。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教具:磁带,稻田场景,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一把,1——5的数卡各一,分合号一个。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刀、笔、记录卡人手一份,数字卡人手一张。

重难点分析

重点:知道5可以分为两个比它小的数,两个小的数合起来仍是5。

难点:能够边操作边做好记录。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以到稻田捉害虫的游戏形式引入活动。

2.引导幼儿观察稻田,发现稻田有五节虫,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五节虫数量。

3.以让宝宝学习“捉虫本领”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学习5的组成。

(1)青蛙妈妈示范一种捉虫方法,请宝宝说说妈妈把虫子分成了左边几节和右边几节,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这个分合关系。

(2)青蛙妈妈提简单的捉虫要求后,宝宝“尝试捉虫”,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捉虫经验,妈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总结出5的组成式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与“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青蛙捉害虫”相关文章
中班优秀数学教案《我帮小猴找到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比一比-轻重
幼儿园中班数学游戏教案《认识椭
中班优秀数学教案《沙滩历险记-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营救公主》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15只
中班下学期数学活动教案《圈数字
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详案《给图形
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小鸡捉虫》
小班优秀数学公开课教案《找规律
看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青蛙捉害虫”还看
大班数学教案:钓鱼真有趣
大班数学教案:9的加法应用题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2到9的相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数字
大班主题教案:有趣的创作
猜你喜欢
中班球类游戏教案《保护小袋鼠》
中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不要丢
中班社会活动散文教案《送你一把
中班语言教案《到水果城去》
小班安全教案《躲开它们》
小班数学教案《捡落叶》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熊的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树的年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同数
大班社会教案《中国人民解放军》
小班体育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投
大班体育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踩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丢
大班运动游戏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水墨游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圈
大班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老狼老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蚂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狮子
中班安全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火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青花瓷
大班社会活动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社会教案《分享》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电话真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糖
中班科学教案《蒜头发芽了》
小班语言活动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
小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小明为
小班语言教案《你说我猜》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包粽子
中班音乐教案《公共汽车的轮子》
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快乐大转盘》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7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数与量的对应
小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让玩具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魔镜》
中班健康教案《能干的我》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大象救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心情火
中班语言教案《新年》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医
大班安全教案《有电危险》
小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涂色彩
中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蝌蚪
中班健康教案《了解消化系统》
大班安全教育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老师老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