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送伞-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教案 >艺术教案 >大班美术教案:送伞

大班美术教案:送伞

2013-10-10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伞型,并能大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装饰伞面。

2、能快速、光滑地剪下自己设计的伞,并粘贴在画面的合适位置上,注意合理布局。

3、知道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心。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粘贴好上一次画好的雨中的路人),2、音乐,录音机,3、

粗细黑笔,蜡笔、粘纸,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

1、律动入座

2、音乐情境导入

3、教师小结

二、说一说

1、你见过什么样的伞?

2、你喜欢什么样的伞?

三、画一画

1、请画下你喜欢的伞的轮廓

四、剪一剪

1、请剪下小伞

2、请撑伞走一走

五、穿新衣

1、认识操作标记:第一组是黑白线条装饰;

第二组是黑白线条与蜡笔结合装饰;

第三组是黑白线条与剪贴结合装饰。

2、自由选择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布局。

3、撑伞走一走。

六、去送伞

1、展现故事情境境,移情想象

2、送伞活动<BR><P></P>(粘贴好上一次画好的雨中的路人),2、音乐,录音机,3、

粗细黑笔,蜡笔、粘纸,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下雨啦》

1、律动入座

2、音乐情境导入

3、教师小结:下雨啦,人们都撑起了雨伞!

二、说一说

1、你见过什么样的伞?

2、你喜欢什么样的伞?

三、画一画

1、请画下你喜欢的伞的轮廓。

四、剪一剪

1、请剪下小伞。

2、请撑伞走一走。

五、穿新衣

1、认识操作标记:第一组是黑白线条装饰;

第二组是黑白线条与蜡笔结合装饰;

第三组是黑白线条与剪贴结合装饰。

2、自由选择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布局。

3、撑伞走一走

六、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去送伞。

1、展现故事情境境,移情想象。

2、送伞活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与“大班美术教案:送伞”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优质课教案《网鱼》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彩陶的新衣
大班优秀美术公开课教案《过年了
小班音乐优质教案《歌曲苹果歌》
幼儿小班音乐教案《大风和秋叶》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音乐教案《打气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音乐教案《谁会
小班幼儿音乐教案《我们大家做得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小小动物出来
小班音乐教案《大象和小鸟》
看过“大班美术教案:送伞”还看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小鼓手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叶子美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剪纸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纸盘飞船
幼儿小班美术课教案《暖暖的手套
猜你喜欢
《毛毛虫和蝴蝶》一课教学设计理
音乐课程设计——森林音乐家
通过符号让孩子理解歌词
幼儿园音乐游戏《逛公园》说课稿
活动教案《我喜欢笑》
幼儿园音乐活动:《我们大家做得
主题背景的音乐活动的研讨
音乐活动教案设计——小看戏
《小熊过桥》音乐活动想到的
音乐活动:蜻蜓
韵律活动设计:西瓜变变变
音乐课《摇啊摇》教学反思
案例:大班歌唱活动“欢乐颂”
音乐活动反思:把我的名字唱出来
幼儿学唱歌曲活动——小雪花
放慢脚步,让孩子从容体验
音乐活动《长大要当解放军》的教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废旧报纸变
如何有效地开展音乐活动
演唱活动:节奏歌
音乐活动:《草原儿女》
区域音乐活动教案——小小音乐家
音乐活动《小猫咪别淘气》课后反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我给鸟儿安
律动游戏活动:泡泡不见了
音乐活动教案设计——蝴蝶
音乐活动《小鸟落落》说课稿
音乐游戏:青蛙找家
小班音乐教材分析:小毛巾
音乐活动设计:天鹅
对一首歌曲的分析、处理及图谱的
活动体现孩子的主体性——音乐游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做节约用水
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雨中接妈
幼儿音乐活动及教学反思:风筝和
中班音乐活动方案:蝴蝶花
教案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约翰弟弟
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迷路的小花
小班音乐教案:小鸭洗澡
中班艺术活动“一个一个说”教学
听课日教案:音乐《七彩光和果娃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礼貌歌
中班音乐游戏:洗衣机
歌曲《三只猴子》教学随笔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纸的环保利
音乐活动分析反思:音乐感动你我
大班音乐活动:小乌鸦爱妈妈
音乐课《数高楼》一节让我深思和
贴近幼儿的生活,益于幼儿接受